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大蝦仁大百科

    梵·高

      Vincent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 1890年7月27日,他有因精神病發作,在法國茲河畔的歐韋自殺,兩天後不治身亡,上帝是公平的,天才必須飽受磨難,幾經滄桑。正如愛迪生和愛因斯坦......他們都不是正常人,他們在某些方面甚至不及正常人,是弱智的。奇才凡高同樣也不正常。

      梵高在精神接近崩潰的時候,曾經用剃鬚刀片割下了自己的一隻耳朵。他是試圖用這個舉動喚醒自己,制止內心愈演愈烈的瘋狂 指向一隻無辜的耳朵——也許在那一瞬間,他與世界達成了和解,卻加倍地憎厭自己,憎厭鏡中的那個醜陋且變形的男人。於是,他的手勢就像一列失去控制的火車衝出軌道,伴隨著一陣疼痛般的快感抑或快感般的疼痛,那隻鮮血淋漓的耳朵,成為他自己的犧牲品。莫非在凡高心目中,耳朵已是今生的一團贅肉——它只能聽見世界的喧囂,卻對內心的狂潮置若罔聞?抑或,他太害怕日夜傾聽自己的呻吟——那簡直比外界的雷鳴閃電還要刺目,還要刻骨銘心?否則,他的刀鋒不會隨便選擇發洩的物件——哪怕是針對一隻微不足道的耳朵,也是有目的的。在冰流的鐵器與滾燙的肉體的最初接觸中,凡高對自己以及整個世界充滿了破壞慾,必須透過打碎點什麼才能獲得平衡。這就叫做可怕:

      對於梵高割掉的耳朵來說,海水的聲音也就是血液的聲音、鮮紅的聲音。他彷彿要被世界的血、被大海的黃昏給淹沒了。耳朵是他肩頭的落日,遭受了沉重一擊。女作家陳染的小說中有如下一段話:“我不愛長著這隻耳朵的怪人,我只愛這隻純粹的追求死亡和燃燒的怪耳朵,我願做這一隻耳朵的永遠的遺孀。”那隻墜地有聲的耳朵,是這個世界上最溫柔的彈片,是一次無聲的戰爭的紀念品——在我們想像中,它一直代替大師那枯萎的心臟跳動著,如同一架永不停擺的掛鐘。在世界眼中,凡高瘋了。但在這隻耳朵的聽覺中,世界瘋了。

      。這是一個疼痛的收割者,他的鐮刀最終收穫了自己的耳朵。

      世界沒能挽救這個垂危的病人。梵高放下滴血的剃鬚刀片——不久,又拾起一把左輪手槍。他似乎越來越把自己當作假想的敵人,不斷挑選著攻擊的武器。最終的結果自然是毀滅性的:在法國阿爾的一塊麥田裡,他用那隻拿慣了畫筆的手,對自己扣動了扳機。每當欣賞著一個多世紀前梵高的遺作(哪怕是印刷品),不知為什麼,我總能隱約聞見一股硝煙的氣息——或者說,死亡的氣息。但是跟他的死亡相比,他的瘋狂似乎更為恐怖。一隻被閹割的耳朵,要比一具中彈的屍體更令人觸目驚心。梵高死了,卻留下了一隻著名的耳朵——這最後的遺物似乎並沒有失去聽覺,收集著後人的議論。這隻在故事中存在的失血的耳朵,至今仍像埋設在我們生活中的聽診器,刺探著我們的良心。凡高死了,耳朵還活著,還擁有記憶。為什麼不在他呻吟與崩潰的時候,扶持他一把——世界,你聽見了嗎?你的耳朵長在何處?

      己嚴峻的性格與獨創性畫風,用色彩來解釋你的作品。由於這種"阿爾的女人"式的綜合式風格還很少見到,人們會認為這是你和我的作品,這是我們倆好多個月合作的結果。”

      我大概會把這幅畫與其它記憶中的普羅旺斯的風景刻成版畫。我很想送一張給你,一個完整的摘要,更深思熟慮、更有計劃性。我弟弟說,Lauzet製作了一些蒙蒂切利(Monticelli)的平版畫,很像阿爾人頭像。但是你會明白到巴黎後的那點困惑的,我還沒看到你的油畫。不過我希望這幾天就回去。

      文森特·梵高死亡之謎其背後所隱藏的事實,100年前曾經發生的那場悲劇一切仍舊是個謎團。但終有一天所有謎團將被徹底揭開......

    擴充套件資料: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1890年7月29日),荷蘭後印象派畫家。代表作有《星月夜》、自畫像系列、向日葵系列等。

    梵高出生於1853年3月30日荷蘭鄉村津德爾特的一個新教牧師家庭,早年的他做過職員和商行經紀人,還當過礦區的傳教士最後他投身於繪畫。他早期畫風寫實,受到荷蘭傳統繪畫及法國寫實主義畫派的影響。1886年,他來到巴黎,結識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畫家,並接觸到日本浮世繪的作品,視野的擴充套件使其畫風鉅變。1888年,來到法國南部小鎮阿爾,創作《阿爾的吊橋》;同年與畫家保羅·高更交往,但由於二人性格的衝突和觀念的分歧,合作很快便告失敗。此後,梵高的瘋病(有人記載是“癲癇病”)時常發作,但神志清醒時他仍然堅持作畫。1889年創作《星月夜》。1890年7月,梵高在精神錯亂中開槍自殺,年僅37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鉛球場地的標準尺寸是多少?最好加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