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二乙六
-
2 # 哎呦gu
關於團結的歷史故事,舉例以下:
1、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漢、滿、蒙等各族將士為著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相互支援,並肩作戰。 1841年1月初,英軍發動突然襲擊,攻佔大角、沙角炮臺,土家族將領陳連升、陳舉鵬父子及土家、苗族守臺官兵600多人全部壯烈犧牲。
2、王昭君,名嬙,字昭君。 西晉時,為避司馬昭之諱,改稱明君。
西漢晚期生於南郡興山縣(今湖北省秭歸縣)。 因聰慧麗質,漢元帝時入宮為待詔。 西漢晚期,漢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長期的戰亂,恢復了和親關係。 漢元帝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西漢王朝答應匈奴呼韓邪單于的要求,同意王昭君出塞和親。
從此出現了漢匈和好、民族和睦相處的局面,受到歷代人民的稱讚。 王昭君自願出塞,遠嫁異族,表現了一個弱女子不顧邊塞荒涼,不畏北地風寒和氈帳之苦的非凡膽識和勇氣。
昭君出塞和親,是當時漢匈雙方政治上的一件大事 昭君出塞後60年,是漢匈和睦相處的60年,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區在內的整個漠南和平發展的60年,出現了牛馬布野人民熾盛的繁榮景象。
飽經戰亂之苦後享受了60年和平生活的漢匈各族人民,深深地愛戴著王昭君。
擴充套件:
名句: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永遠不會乾涸,一個人只有當他把自己和集體事業融合在一起的時候才能最有力量。——雷鋒
為了達到偉大的目標和團結,為此所必需的千百萬大軍應當時刻牢記主要的東西,不因那些無謂的吹毛求疵而迷失方向。——恩格斯
只要千百萬勞動者團結得像一個人一樣,跟隨本階級的優秀人物前進,勝利也就有了保證。——列寧
創造人的是自然界,啟迪和教育人的卻是社會。——別林斯基
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發展所必需的生命汁液;而個人則是土壤上的花朵與果實。——別林斯基
個人離開社會不可能得到幸福,正如植物離開土地而被扔到荒漠不可能生存一樣。——列夫·托爾斯泰
一切使人團結的是善與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惡與醜。——列夫·托爾斯泰
個人如果單靠自己,如果置身於集體的關係之外,置身於任何團結民眾的偉大思想的範圍之外,就會變成怠惰的、保守的、與生活發展相敵對的人。——高爾基
要永遠覺得祖國的土地是穩固地在你腳下,要與集體一起生活,要記住,是集體教育了你。哪一天你若和集體脫離,那便是末路的開始。——奧斯特洛夫斯基
回覆列表
不記前怨
唐朝宰相陸贄當宰相時,聽人們輿論太常博士李吉甫和一些人拉拉扯扯謀私利,陸贄沒做調查就不分青紅皂白的把李吉甫貶到明州去做長史。李吉甫當然心理很不痛快,當中不少些人也為這件事抱不平。
後來皇帝聽了讒言,就把陸贄貶到長江三峽附近的忠洲當別駕。
後上任的宰相知道陸贄與李吉甫之間的過節,就把李吉甫提升為忠洲刺使,目的是想利用他和陸贄的矛盾,壓制陸贄永遠不能回京城。
而李吉甫是個心地寬厚又聰明的人,他主動請陸贄吃飯,誠懇的和他交談,陸贄很感動,坦直的訴說了過去的事,向李吉甫表示歉意。從此過後,兩人共同商議工作,團結相處很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