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安繼民c

    一是法拉弟的電磁轉換,二是克勞修斯熱力學第二定律,第三,麥克斯韋方程猜到,而由赫茲實驗證明的光是一種電磁波。

  • 2 # 譙郡大聖

    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中最偉大的發現的總和質量,抵不過二十一世紀最偉大的三個發現成果的歷史質量和正效能量。

    二十一世紀最偉大的發現是:

    第一個偉大的發現是發現了《詩經》是人類之所以是文明的根,並詳實的整理於世。

    第二個最偉大的發現是發現並確切的證明了“歐美沒有文明”。從而開啟了人類文明正統續祚的帷幕。

    第三個是發現並系統的理順了人體機理不同於病理。從而開拓出新的更高效而更安全醫藥理念。

    正是這三大發現,所以決定了中華民族必然能夠在不久的一天開創出空前偉大,空前美好,空前發達,空前至尊的“神聖文明”,並決定了我中華民族必然能夠再次一統整個世界,且牢牢的統治全球一萬年。

    所以,以上這三大發現的重要性及其歷史分量,絕對沒有任何人能夠否定這些!絕對的!不服氣,可以列出來比較一下。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而這三大發現都出自一個人之手。這個人就是愛酒、愛煙、愛探險、愛騎馬、愛垂釣、愛狩獵、 愛書畫、愛撫琴、愛情人、愛友善、愛賭命,愛挑戰能者的小小的 “我” !!!哈哈哈……,誠實無罪,謝天謝地!!!

    大聖於杭州靈隱

    哈利路亞,哈彌陀佛,乾杯!!!

  • 3 # 香茗史館

    準確的說,應該是“19世紀自然科學三大發現”。

    在19世紀的自然科學界,曾誕生了三個重大發現,即細胞學說(1838年—1839年)、能量守恆定律(1842年—1847年)和生物進化論(1859年),而這三大發現之所以能夠並稱19世紀三大發現,則源於著名革命導師恩格斯對這三大發現的高度評價,他認為“有了這三個大發現,自然界的主要過程就得到了說明,就歸結到自然的原因了”。(《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

    細胞學說: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和動物學家施旺

    自17世紀胡克把在顯微鏡下看到的木栓薄片中的小室稱為“細胞”以來,不少學者對許多動、植物的顯微結構都進行過描述,但均未引出規律性的概念。到了18世紀,自然哲學在德國極為盛行,植物學家施萊登和動物學家施旺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施萊登和施旺

    1838年,德國植物學家施萊登發表了著名《植物發生論》一文,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細胞是一切植物的基本構造;細胞不僅本身是獨立的生命,並且是植物體生命的一部分,並維繫著整個植物體的生命”。

    次年,德國動物學家施旺受到施萊登的啟發,結合自身的動物細胞研究成果,又將此概念擴充套件到了動物界,提出一切動物組織均由細胞組成,從而形成了所有植物和動物均由細胞構成這一科學概念即“細胞學說”。

    此後,施萊登和施旺之後,人們開始普遍將細胞作為生命的一般單位,而這便是“細胞學說”的基礎。該學說後經植物學家耐格里和霍夫邁斯特以及動物學家克里克爾、萊迪希和雷馬克等人的完善,進而形成了比較完備的細胞學說。

    能量守恆定律:德國生物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亥姆霍茲

    18世紀與19世紀之交,各種自然現象之間的相互轉化相繼發現:在熱向功的轉化和光的化學效應發現之後,1800年發現了紅外線的熱效應,1820年發現了電流的磁效應,1831年發現電磁感應現象,1821年發現熱電現象,1834年發現其逆現象等等。

    世紀之交,把自然看成是“活力”的思想是德國“自然哲學”的主要觀點。1842年,德國的邁爾最先從“自然哲學”出發,以思辯的方式,由“原因等於結果”的因果鏈演釋出二十五種力的轉化形式。1843年,英國實驗物理學家焦耳進行了更多的工作,測定了更精確的當量值。

    1847年,德國科學家亥姆霍茲發表了著作《論力的守恆》,提出了一切自然現象都應該用中心力相互作用的質點的運動來解釋。由此證明了活力與張力之和對中心力守恆的結論。進而討論了熱現象、電現象、化學現象與機械力的關係,並指出把“力的守恆”原理運用到生命機體中去的可能性。

    雖然定律的發現者們仍把能量稱作“力”,且定律的表述也不夠準確,但實質上已發現了能量轉化和守恆定律。

    生物進化論: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

    1858年7月1日,達爾文與華萊士在倫敦林奈學會上宣讀了關於物種起源的論文,後人稱他們的自然選擇學說為達爾文—華萊士學說。1859年,達爾文在出版的《物種起源》一書中系統地闡述了他的進化學說。

    達爾文的進化論核心,便是自然選擇原理,即生物都有繁殖過剩的傾向,而生存空間和食物是有限的,所以生物必須“為生存而鬥爭”。在同一種群中的個體存在著變異,那些具有能適應環境的有利變異的個體將存活下來,並繁殖後代,不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就被淘汰。如果自然條件的變化是有方向的,則在歷史過程中,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微小的變異就得到積累而成為顯著的變異。由此可能導致亞種和新種的形成。

    達爾文的進化理論,從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的觀點出發,認為生物的變異、遺傳和自然選擇作用能導致生物的適應性改變。它由於有充分的科學事實作根據,所以能經受住時間的考驗,百餘年來在學術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雖然達爾文的經典進化論具有極大的侷限性,直到二十世紀的科學家對達爾文進化論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增加與修改後才得以完善,但不得不說的是,達爾文的學說是開創性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樣知道通達信幾年前總股本函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