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放不過自己ω嘿
-
2 # 西嶺微雪
這個問題就是素質的問題,真不好回答,只能從猜測的角度來說說。
素質的形成有很多因素,遺傳的(性本善其實是扯淡),環境的,教育的,習慣的,習俗的等等。而優良素質的形成則需要上述多種因素的優良綜合。
首先,父輩遺傳的因子決定了子輩素質的高低。這種觀點就是在上個世紀被批判的“血統論”。但是從一個家族幾輩人的發展來看,“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兒打洞”的現象普遍存在,也充分說明了遺傳因素對後代有多大的影響。
其次是環境的影響。這從教育學的理論可以很好解釋。而且中國古代教育實踐已經對此有了很好的總結,並且落實到了蒙學著作《三字經》李了: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說的是孟母三遷選擇教育環境的道理。而“染於蒼則蒼,染於黃則黃。”“入芝蘭之肆,久而不聞其香,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等教育名言早已把這個道理說透。同時,也不得不說,社會環境對人的素質形成、變化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第三,學習對素質的形成有巨大作用。必須承認,受教育越多的人,相對素質比較高,文化修養好的人素養也越高。但同時,文化層次越高的人,一旦素養下降,對社會群體素養的傷害也是巨大的。
第四,習慣和習俗也是素養的一個因素。習慣的形成離不開教育、環境和遺傳,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產物。習俗更是決定了不同素養。不同民族,不同人種,不同地區,不同進化階段,都決定了不同層次、特色、優劣的素養。
所以,素質有時候甚至有地域的不同,還有不同階級、政黨的觀點不同。但是,人類共同的美好的素養是相同的。
-
3 # 炑燃WY
他們或許沒有意識到,人都是追求最大的舒適。如果他們意識到或許會馬上羞愧,把位置讓出來。
或許,也真的是個人素質與修養。
我在火車上也遇到過相似的情況。這個時候出現一個能理解你的人,真的特別暖心。人世間還是有很多美好存在的。
加油啊!
這種情況是有的,不過以要分情況對待,不能一竿子打死,不過確實有些人素質特別底下,在地鐵裡隨意的很,完全當成自己的家了,而在高峰時期的就相互理解哈吧,畢竟誰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