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的提出
所謂幼兒語言活動就是著力發展幼兒的言語綜合能力,進而培養幼兒的言語智慧的一種活動,小班幼兒語言活動即針對小班幼兒年齡特點開展的以發展小班幼兒言語能力的活動。
著名的義大利兒童教育家瑪利亞 蒙臺梭利認為: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和概念形成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語言能力。而幼兒期是口語表達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和敏感期,也是儲存詞彙最迅速的時期。幼兒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和語言發展都特別快,特別是對於小班幼兒來說,在語言活動中要激發他們大膽地表述,教師就應該給幼兒創設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而在這個環境中教師可以透過一些有效的提問來激發小班幼兒表達表現,從而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表現慾望。
所謂提問,從廣義上講是指一切有詢問形式或詢問功能的句子或教學內容。所謂教師提問則是指教學提示或“傳遞所學內容的刺激以及幼兒做什麼、如何做的指示”,從而達到檢查學習、促進思維、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實現教學目標的目的。而教師提問策略正是指在開展小班幼兒語言活動時為實現教學目標,促使小班幼兒主動表達所運用的指導方法。
教師的提問策略對於小班幼兒語言活動的開展有著重要的作用。首先,小班幼兒受其年齡特點的影響,在語言活動中需要教師的適時提問來引導他們表達。其次,針對小班幼兒的特點,教師採用適時的提問策略,如情境性提問、開放性提問、積極有效地追問,能使提問變得有趣易懂,使小班幼兒理解問題的含義並喜歡回答問題,表達想法。
那麼如何透過教師的有效提問來激發小班幼兒主動表達與表現呢?對此,我在小班幼兒語言活動中開展了觀察與實踐,並獲得了一些初步的策略。
二、策略的研究
(一)情境性提問策略
所謂情境性提問策略就是為小班幼兒創設情境,讓幼兒在情境中學習,教師透過在情境中扮演角色適時提問,從而引導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
例如,在開展主題活動《小司機》的時候,我們帶孩子們一起來到小區後面的梅花路上觀察馬路上來來往往的各種汽車,因為我覺得小班幼兒的語言表達水平沒法讓他們流暢地表達自己心中的想法,有了比較直觀的體驗後,我就透過設計“有趣的汽車城”這樣的遊戲情境展開主題,讓孩子們一起來唱唱灑水車,模仿各種會叫的汽車,當孩子們有了這些遊戲體驗之後,我又設計了集體活動《森林裡的客人》,“現在我們都是森林裡的小動物,今天森林裡會來很多的客人,你們猜猜誰會來做客呢?”透過情境性的提問,和孩子們一起分享發生在森林裡的有趣故事,讓孩子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討論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在快樂中學習。
(二)開放性提問策略
所謂開放性提問策略就是問題的設計,要依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小班孩子的回答和交談內容,應該是多角度的選擇和設計問題,開放式的提問,而不是單向的、自始自終的包含。
例如,在集體活動《媽媽生病了》中,當孩子們看到熊媽媽躺在床上時,我就問孩子們:“你們看到熊媽媽怎麼了?”“你從哪些地方看出熊媽媽是在生病呢?”……這些問題可以讓小班孩子沒有限制而有選擇的回答,有的孩子回答:“熊媽媽頭上有一塊毛巾,生病的時候要放毛巾的”;有的說:“熊媽媽在哭”;還有的說:“熊媽媽蓋著被子”。小班孩子會用簡單的詞句表達自己的感受,卻不能像大班孩子那樣針對性很強的思考問題,邏輯性很強的回答問題。所以,我們在設計小班集體活動的提問時,我們要以點狀提問,多角度設疑。如果老師在這個環節直接提問:“熊媽媽生病了,你們發現她是不是很難受呀?”孩子們肯定會異口同聲回答老師:“是的。”
可見,提問的方式方法不同,會影響教師和幼兒間的互動效果,封閉式提問不容易繼續深入,適宜指向能力弱的幼兒。而開放式提問,因為它的答案不止一個,更適合於向思維活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幼兒提出來。因此教師在活動預設階段就要考慮並預設教師在提問後孩子們會有什麼回答,面對這些答案自己又該作怎樣的迴應,從而提高提問的有效性。
(三)積極有效的追問策略
所謂積極有效的追問指在活動的實施階段,透過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再提出問題――再回答的良性迴圈,老師和幼兒的思維進行相互碰撞,從而不斷深入地挖掘幼兒潛在的經驗,從而提升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
例如:在奧運會期間,我將《學習》教材中的《胖熊吹氣球》改成了一個綜合活動《快樂福娃》,我讓孩子們觀察總共有幾個氣球,在我預想中小班的孩子對5以內的數數應該沒有問題,可是確實有小朋友會說不清楚,當有小朋友說了“4”“或其他的數字
一、問題的提出
所謂幼兒語言活動就是著力發展幼兒的言語綜合能力,進而培養幼兒的言語智慧的一種活動,小班幼兒語言活動即針對小班幼兒年齡特點開展的以發展小班幼兒言語能力的活動。
著名的義大利兒童教育家瑪利亞 蒙臺梭利認為:一個人的智力發展和概念形成的方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語言能力。而幼兒期是口語表達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和敏感期,也是儲存詞彙最迅速的時期。幼兒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和語言發展都特別快,特別是對於小班幼兒來說,在語言活動中要激發他們大膽地表述,教師就應該給幼兒創設一個開放的學習環境,而在這個環境中教師可以透過一些有效的提問來激發小班幼兒表達表現,從而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表現慾望。
所謂提問,從廣義上講是指一切有詢問形式或詢問功能的句子或教學內容。所謂教師提問則是指教學提示或“傳遞所學內容的刺激以及幼兒做什麼、如何做的指示”,從而達到檢查學習、促進思維、鞏固知識、運用知識、實現教學目標的目的。而教師提問策略正是指在開展小班幼兒語言活動時為實現教學目標,促使小班幼兒主動表達所運用的指導方法。
教師的提問策略對於小班幼兒語言活動的開展有著重要的作用。首先,小班幼兒受其年齡特點的影響,在語言活動中需要教師的適時提問來引導他們表達。其次,針對小班幼兒的特點,教師採用適時的提問策略,如情境性提問、開放性提問、積極有效地追問,能使提問變得有趣易懂,使小班幼兒理解問題的含義並喜歡回答問題,表達想法。
那麼如何透過教師的有效提問來激發小班幼兒主動表達與表現呢?對此,我在小班幼兒語言活動中開展了觀察與實踐,並獲得了一些初步的策略。
二、策略的研究
(一)情境性提問策略
所謂情境性提問策略就是為小班幼兒創設情境,讓幼兒在情境中學習,教師透過在情境中扮演角色適時提問,從而引導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
例如,在開展主題活動《小司機》的時候,我們帶孩子們一起來到小區後面的梅花路上觀察馬路上來來往往的各種汽車,因為我覺得小班幼兒的語言表達水平沒法讓他們流暢地表達自己心中的想法,有了比較直觀的體驗後,我就透過設計“有趣的汽車城”這樣的遊戲情境展開主題,讓孩子們一起來唱唱灑水車,模仿各種會叫的汽車,當孩子們有了這些遊戲體驗之後,我又設計了集體活動《森林裡的客人》,“現在我們都是森林裡的小動物,今天森林裡會來很多的客人,你們猜猜誰會來做客呢?”透過情境性的提問,和孩子們一起分享發生在森林裡的有趣故事,讓孩子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討論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在快樂中學習。
(二)開放性提問策略
所謂開放性提問策略就是問題的設計,要依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小班孩子的回答和交談內容,應該是多角度的選擇和設計問題,開放式的提問,而不是單向的、自始自終的包含。
例如,在集體活動《媽媽生病了》中,當孩子們看到熊媽媽躺在床上時,我就問孩子們:“你們看到熊媽媽怎麼了?”“你從哪些地方看出熊媽媽是在生病呢?”……這些問題可以讓小班孩子沒有限制而有選擇的回答,有的孩子回答:“熊媽媽頭上有一塊毛巾,生病的時候要放毛巾的”;有的說:“熊媽媽在哭”;還有的說:“熊媽媽蓋著被子”。小班孩子會用簡單的詞句表達自己的感受,卻不能像大班孩子那樣針對性很強的思考問題,邏輯性很強的回答問題。所以,我們在設計小班集體活動的提問時,我們要以點狀提問,多角度設疑。如果老師在這個環節直接提問:“熊媽媽生病了,你們發現她是不是很難受呀?”孩子們肯定會異口同聲回答老師:“是的。”
可見,提問的方式方法不同,會影響教師和幼兒間的互動效果,封閉式提問不容易繼續深入,適宜指向能力弱的幼兒。而開放式提問,因為它的答案不止一個,更適合於向思維活躍、語言表達能力較強的幼兒提出來。因此教師在活動預設階段就要考慮並預設教師在提問後孩子們會有什麼回答,面對這些答案自己又該作怎樣的迴應,從而提高提問的有效性。
(三)積極有效的追問策略
所謂積極有效的追問指在活動的實施階段,透過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再提出問題――再回答的良性迴圈,老師和幼兒的思維進行相互碰撞,從而不斷深入地挖掘幼兒潛在的經驗,從而提升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表達能力。
例如:在奧運會期間,我將《學習》教材中的《胖熊吹氣球》改成了一個綜合活動《快樂福娃》,我讓孩子們觀察總共有幾個氣球,在我預想中小班的孩子對5以內的數數應該沒有問題,可是確實有小朋友會說不清楚,當有小朋友說了“4”“或其他的數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