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量子科學論

    這個問題可以透過兩個部分來分析:恆星末期的超新星爆發後就一定能留下中子星和黑洞嗎?那太陽系的超新星遺留物去哪了?

    常見的Ⅱ型超新星和Ⅰa型超新星

    宇宙中最壯觀的天文現象之一,就是恆星燃料在其核心燃燒殆盡的時候,到達了它們生命週期的終點,就會在一場巨大的超新星爆炸中死亡。

    這就是近1000年前由II型超新星爆發產生的蟹狀星雲。質量在太陽8倍或10倍以上的恆星爆發以後會在原始恆星的位置留下了一個坍塌的核心,要麼是黑洞,要麼是中子星。

    另一種情況就是,質量較小的恆星死亡時比較溫柔,核心不會像這樣猛烈的坍塌;它們會釋放更小的能量吹散外層的氫殼,形成一個行星狀星雲,隨著時間的推移星雲會逐漸消失,在恆星的核心會留下一顆非常長壽的白矮星。

    但是質量較小的恆星留下來的白矮星有第二次機會形成超新星。白矮星要麼吸積附近伴星的燃料,來給自身增加足夠多的額外質量,要麼與另外一顆白矮星合併,在這個過程中會發生失控的核聚變,摧毀兩顆白矮星,既不留下中子星,也不留下黑洞,而是在Ia型超新星爆發中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以上就是我們很熟悉的Ⅱ型或Ⅰa型超新星的爆發!Ⅱ型超新星爆發會留下中子星或者黑洞,它們拋灑出來的輕元素和重元素丰度也可以形成太陽系!但下面還有另外一種情況!

    不穩定對超新星的爆發什麼也不會留下,也會產生構成太陽系的元素

    恆星在核聚變正常發生的時候,來自核心的聚變產生的輻射壓力使恆星的其他部分能夠頂住引力的塌縮。

    但是當核聚變在核心中停止的時候,核心就會在它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崩塌,透過能量守恆定律釋放出大量的能量。為什麼這麼說?我們都很清楚引力勢能,當一個幾十萬到幾百萬倍的物體,在引力下變成一個小體積時,就會釋放出巨大的能量。

    理論上說,如果一顆質量足夠大的恆星,假如質量是太陽的140倍以上,其核心聚變釋放出來的能量足以讓單個光子分裂成一對電子和正電子。正電子是電子的反物質對應物,它們是非常特殊。

    因為正電子會在短時間內與電子相遇,發生湮滅,產生伽馬射線。如果伽馬射線的產生速度足夠快,就會不斷地加熱核心。換句話說,一開始核心會以一定的速度產生電子-正電子對,但恆星地核心在持續坍塌,就會越來越快地產生正負電子對……繼續加熱核心!但是這種迴圈不會無限地進行下去,核心能量的大量積聚會導致最壯觀的超新星爆炸:不穩定對超新星!這種超新星的爆發會將自身所有質量拋灑到宇宙中!

    Sn 2007bi是有史以來第一顆被證實的不穩定對超新星,這種恆星的誕生需要相對原始的環境,這種環境只存在於年輕的矮星系(而不是我們富含金屬的銀河系中心)中!

    下圖就是矮星系NGC 1569!

    這個古老的、低金屬的星系在最近的500萬年裡一直在形成恆星!

    所以由大質量恆星形成的超新星會留下一顆中子星,或者一個黑洞。如果恆星質量真的足夠大,將會在爆發中全部被摧毀,什麼也沒有留下!除了一個更豐富的,充滿重元素的宇宙,這非常適合創造我們太陽系的環境。

    在宇宙早期,類似“SN 2007bi”恆星爆炸釋放的重元素可能阻止了後期新一代恆星的發育,這是由於包含鐵和其他重元素的氣體雲更傾向於形成較小的宇宙物質節,促進形成像太陽一樣較輕質量的恆星。

    所以構成我們太陽系的前一代超新星爆發並不一定需要留下什麼!只需要留下足夠豐富的元素即可!

    那麼太陽系的前一代超新星留下的東西呢?

    如果是不穩定對超新星爆發的話,不管以後怎麼發展,那我們太陽系的原始形成區域沒有留下中子星或黑洞,在正常不過了!

    那麼假設我們的太陽形成在,由Ⅱ型超新星爆發遺留下來的星雲,那麼一開始肯定是存在中子星或黑洞,一般巨大的星雲都伴隨著一個星團的形成,而星團中的恆星會和銀河系中其他物質發生相互作用,導致星團恆星逃逸!

    就以離我們最近的畢宿星團來說,恆星的數量目前已經大幅下降,其中大約三分之一的恆星正處於從星團中逃逸的過程。

    因此目前太陽已經誕生了至少45億年,曾經的誕生地,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恆星託兒所已經不見了蹤影!

  • 2 # 太陽系長兼地球球長

    地球有了人類、動物、表明太陽系確實沒有這些東西、如果有了這些天體、地球絕對不會出現人類、

    因為這些天體比如黑洞引力巨大、地球可能被吸附進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周處除三害講的是什麼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