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艾羅cym
-
2 # daazhu2
由於企業規模及所生產的產品型別不同,許多企業或多或少地面臨著採購批次的問題。 相對而言,對於那些需求旺盛、技術成熟、生產相對穩定的產品來說,大批次採購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縮短交貨週期的有效途徑。
而對於某些特殊的、目標客戶相對侷限或固定投資產品(如工業裝置, 專用器材等),或某些處於新技術、新設計推廣期的產品, 由於其市場需求量相對較小,大批次採購原材料無疑會使庫存增加,資金佔用及風險加大等問題。這時最有效的方式是降低採購批次,按需採購。然而,由於大部分供貨商都有最小包裝及最小訂貨量的要求,降低採購批次,按需採購變得十分困難。尤其是那些規模較小的企業,更是對小批次採購深感頭疼。下面就小批次採購中的問題和一般採取的應對措施羅列出來,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一、小批次採購中會遇到以下三類常見問題:
(一)最小訂貨量問題
無論是標準件還是定製件都有最小訂貨量的要求。這是因為供貨商要生產夠一定的數量才能覆蓋其為生產出這一原材料所投入的成本,這一數量通常被稱為平衡點產量(Breakeven)。比如某種印刷電路板,生產過程中需要投入製圖、製版、開模具及人工等等費用,供貨商為承擔這類費用,往往要求採購方購買一個最小批次。如果達不到這一批次,生產廠家將會出現虧損而不願接單。
(二)最小包裝問題
這類問題常見於標準元器件。由於標準元器件的生產大多數自動化程度較高,包裝工序也採用全自動或半自動的裝置完成,產能很大。供貨商為滿足自動化裝置的生產效率及節約包裝材料和運輸成本,往往在一個包裝中納入上千甚至上萬個元器件。對於需求量相對較小的採購廠家,比如計劃需求為幾千個成品的企業,採購一盤10K的元器件意味著要產生大量的庫存積壓甚至浪費。
(三)價格問題
由於採購批次較小,採購方往往要付出比通常高很多的價格購買所需的產品,從而在競爭中處於不利的地位。
二、對於小批次採購中常見的問題,應對方式如下:
(一)尋找固定供貨商
儘可能尋找固定的合作伙伴選擇供貨商時應儘量挑選那些規模及經營方式與本企業要求相匹配的廠家,而不要一味地求大、求全。一旦找到合適的廠商,儘可能與之結成合作夥伴,簽訂長期的供貨協議以取得對方的信任與支援。這種方式比較適用於那些涉及產品核心技術或成本所佔比重較大的關鍵原材料的採購。其風險在於對該類供貨商的依賴程度較大,同時好的合作伙伴不容易找到。
(二)集中採購
在某些情況下,採購方可以把零散的需求集中起來統一進行採購。採購人員可將原材料清單進行整合,按照共享件與獨用件分類;在需求可以預見的情況下,進行集中採購。這裡有兩層含義:一是集中需求量:將不同產品共享原材料在一定時間內的需求量進行整合, 力求達到供貨商的最小批次要求。或將較小批次整合成較大批次,以求爭取到更優惠的價格。這種方法的缺點是可能會在一定時間內增大庫存量。二是集中向某個供貨商採購:這種方案更適用於標準品的採購或面向產品較齊全的分銷商採購。由於分銷商的經營模式較生產廠家更為靈活,他們往往代理較多的產品線,而其要求的最小訂貨量也較生產廠家更低,因此在很多時候向一至兩家產品線較全的代理商集中採購是小批次採購的一種上佳選擇。當然,代理商或經銷商通常會在原廠報價的基礎上收取一定比例的費用。
(三)尋找零散的多餘庫存
從代理商或生產廠家手上尋找一些零散的多餘庫存也是一種可行的好辦法,而且往往能以較低的價格獲得需要的原材料。但其缺點是無法保證供貨的穩定性和花費時間會較長。
(四)成套採購
現在有很多企業採取成套採購 (purchasing by kits) 的方式來儘可能減少不必要的庫存,這種方法在小批次採購的情況下也非常適用。成套採購是指將原材料按最終產品專案分類,由採購方指定某一供貨商根據某最終產品原料清單指明的原材料,按用量一一配齊並送至採購方。這種方法也就是大家目前提到較多的第三方物流服務的一種,其特點是最大程度地減少了庫存並轉嫁了採購成本與採購風險。
回覆列表
大批次少次採購的好處:採購價格低,工作量少。大批次少次採購的壞處:量大需要足夠的儲存空間,使用週期長導致破損高,部分產品可能採購量和實際需求量沒有契合導致浪費。小批次多次採購的好處:靈活變換需求,使用週期短商品破損率低,用多少買多少,不浪費。小批次多次採購的壞處:量少沒有拿到最低價,採購人員工作量提升上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