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話精神
-
2 # 希波克拉底的杏樹
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結構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組成。
本我即原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慾望、衝動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快樂原則行事,它不理會社會道德、外在的行為規範,它唯一的要求是獲得快樂,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標乃是求得個體的舒適,生存及繁殖,它是無意識的,不被個體所覺察。舉幾個例子,你在街上看到美女,金錢,美食等等具有誘惑力的東西,那種據為己有的衝動即本我所表現的。自我,其德文原意即是指“自己”,是自己可意識到的執行思考、感覺、判斷或記憶的部分,自我的機能是尋求“本我”衝動得以滿足,而同時保護整個機體不受傷害,它遵循的是“現實原則”。用來調和本我與超我。超我,是人格結構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個體在成長過程中透過內化道德規範,內化社會及文化環境的價值觀念而形成,其機能主要在監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為,超我的特點是追求完美,所以它與本我一樣是非現實的,超我大部分也是無意識的,超我要求自我按社會可接受的方式去滿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則”。說白了,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關係就像電視劇裡的情節一樣,本我是你心靈深處的拿著叉子的小惡魔,超我是拿著魔法棒的小天使,當你面臨選擇的時候,本我和超我就開始了商量,權衡甚至打架,最終取得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結果。而這一過程就是本我發揮作用的。正常人這一過程都是在潛意識層面所完成的,一般不會被察覺。然而,如果潛意識裡的這一過程進入意識層面,就會被察覺,你可能會感覺很糾結,左右都不對,甚至產生痛苦,本我就會產生分裂感,會感到自己的思維割裂成兩部分,一部分希望自己這麼做,一部分希望自己那麼做。所以精神分裂症患者發病前往往有失眠,頭痛,性格改變,行為異常,情緒異常等症狀。
以上是我對分裂兩字的理解。
我們精神病學老師當時講分裂的時候是這麼說的:患者內在精神活動與外界環境分離,即分裂。舉個例子:如果一人在KTV包間裡大唱大跳很正常,而到了公共場所再這麼做別人肯定會覺得他是不正常的。所以,一般人的精神活動和外界環境相統一的,也就是俗話說的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到什麼山唱什麼歌。然而精神分裂症患者恰恰把自己的精神活動與外界環境的關係搞紊亂了。
當然以上論述只能解釋部分精神分裂症狀,具體發病機制目前並沒有研究清楚。這就是我對精神分裂的理解。感謝閱讀。
精神分裂症是一種難治癒的精神疾病。這種疾病會引起患者的認知和情感障礙,包括偏執狂、思維混亂、幻覺、妄想等。全世界約有2100萬人患有精神分裂症。雙胞胎研究也表明,80%的精神分裂症來自遺傳因素。
何為雙胞胎研究?雙胞胎研究是判斷某種疾病來源於遺傳因素還是環境因素的固有方法。透過比較同卵雙胞胎(從他們的父母那裡繼承了相同的基因)與異卵雙胞胎,可以提供強有力的證據證明基因或環境因素在後續生長髮育中的作用。但這需要大量的樣本才能得到可靠的結論。
精神分裂症的症狀精神分裂症的症狀包括陽性症狀和陰性症狀。陽性症狀指的是精神分裂症的幻覺、妄想、興奮打鬧、怪異行為,以及明顯的思維聯想異常、思維邏輯倒錯等症狀。陰性症狀包括情感淡漠、社交退縮等精神衰退症狀。
精神分裂症的陰性症狀很容易與抑鬱症及雙相情感障礙中的抑鬱發作混淆。
精神分裂症的治療及預防對於首次精神疾病發作的患者,可考慮基於病人病史和身體檢查的基因測試。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某些複製數變異(CNV,尤其是染色體22q11)更為普遍。
在病情穩定的患者中每3個月評估一次陽性和陰性症狀,注意是否存在陽性症狀,治療改變後,重新定期評估陽性關鍵症狀的嚴重程度。注意是否存在陰性症狀,並與抑鬱症、藥物副作用或相互作用、物質使用、焦慮、認知障礙或神經障礙有關的陰性症狀進行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