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易說是
-
2 # 追風小少年
白鶴是對棲息地要求最特化的鶴類,對淺水溼地的依戀性很強。棲息於開闊平原沼澤草地、苔原沼澤和大的湖泊巖邊及淺水沼澤地帶。常單獨、成對和成家族群活動,遷徙季節和冬節則常常整合數十隻、甚至上百隻的大群,特別是在遷徙中途停息站和越冬地常整合大群。
主要以苦草、眼子菜、苔草、荸薺等植物的莖和塊根為食,也吃水生植物的葉、嫩芽和少量蚌、螺、軟體動物、昆蟲、甲殼動物等動物性食物。在南遷途中,白鶴在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的苔原沼澤地覓食水麥冬、澤瀉、黑三稜等植物的嫩根及青蛙、小魚等。
分佈於亞塞拜然、中國、伊朗伊斯蘭共和國、哈薩克、蒙古和烏茲別克等地。
“白鶴之鄉”法庫:溼地保護好,白鶴春來早:
作為白鶴之鄉,法庫縣一直致力於為白鶴打造一個舒適、溫馨的家。
獾子洞區域內的溼地植被和庫底都是重要的溼地生態和迴圈系統,一旦遭到破壞就難以修復。因此,法庫縣規劃並實施了退耕還溼專案,有計劃的恢復植被,改善和提升溼地環境。
同時,法庫縣加強宣傳教育。縣林業局等部門和瀋陽護鳥志願者們多次在獾子洞周邊村、屯開展保護溼地、愛鶴護鳥活動,並透過發放年曆、宣傳資料、設定宣傳條幅、現場解說等方式,宣傳教育周邊群眾一同加入溼地保護行列。
棲息環境的不斷改善,為遷徙迴歸的候鳥提供了良好的休憩之地。近年來,法庫獾子洞溼地公園每到春秋季節,各類候鳥雲集。
中國主要為冬候鳥和旅鳥。秋季遷來中國南方越冬的時間在11月初至11月中旬,春季離開中國越冬地的時間在3月末至4月初,遷徙時成群。1985年3月20日至4月1日在北戴河共記錄到652只向北遷徒,其中最大的一群有108只;1986年10月11日至11月10日,在北戴河共記錄到192只,其中大部分是在10月29日至11月20日遷走的,約99只。除北戴河外,吉林省莫莫格、遼寧盤錦等地,都是白鶴遷徙中途停息站,每年10月末在吉林莫莫格都可見到100多隻至200餘隻的白鶴在此停息。
白鶴東部種群的遷徙路線,已由環志證明從雅庫特向南遷飛5100公里到鄱陽湖越冬,途經俄羅斯的雅納河、印迪吉爾卡河和科雷馬河流域,進入中國後主要停歇地有扎龍、林甸、莫莫格以及雙臺河口、灤河口、黃河故道和升金湖等地。在莫莫格,途經此地的白鶴除部分種群作短期停留繼續遷飛外,尚有一定數量的個體春秋季節皆在此地停歇30-40天,1985年、1986年春季首見日期都是3月25日,直到5月10日左右全部遷走,2000年4月27日見到528只;1983年、1984年秋季遷來日期均為9月14日;統計幼鶴的數量,發現1985年、1986年秋季平均3月齡幼鶴比例為22.3%,較同期白鶴越冬地12月下旬統計到的幼鶴比例,平均高8.8%;1985年、1986年春季,在126只白鶴中,統計到9月齡幼鶴22只,佔總數的17.5%,與同年秋季比較,幼鶴比例降低了4.8%。
在鄱陽湖越冬的白鶴,10月下旬飛來,11月初已全部到達,12月至翌年1月分成小群活動,主要在大湖池淺水處覓食,在蚌湖叢集過夜;2月下旬到3月初,氣溫達10℃以上時,逐漸整合大群北返,至3月底已全部遷走,越冬期達150天。活動時主要以家庭為單位,多為2成1幼,罕見1成1幼或2成無幼,亞成體整合10-12只小群在一起活動;覓食時,雙親還要飼餵幼鶴,直到翌年2月中旬幼鶴才開始自己挖泥取食。在鄱陽湖越冬白鶴的種群數量,1980年冬季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科研人員,首次發現在大湖池有91只,此後歷年統計,最高年份已接近4000只,可以認為有90%以上的白鶴東部種群在鄱陽湖越冬。 主要以苦草、眼子菜、苔草、荸薺等植物的莖和塊根為食,也吃水生植物的葉、嫩芽和少量蚌、螺、軟體動物、昆蟲、甲殼動物等動物性食物。
在繁殖地為雜食性,包括植物的根、地下莖、芽、種子、漿果以及昆蟲、魚、蛙、鼠類等。當有雪覆蓋植物性食物難以得到時,主要以旅鼠和鼠平等動物為食;當5月中旬氣溫低於0℃時,白鶴主要吃蔓越桔,當溼地化凍後,它們吃蘆葦塊莖、蜻蜓稚蟲和小魚;在營巢季節主要吃植物,有藜蘆的根、巖高蘭的種子、木賊的芽和花藺的根、莖等。在南遷途中,白鶴在內蒙古大興安嶺林區的苔原沼澤地覓食水麥冬、澤瀉、黑三稜等植物的嫩根及青蛙、小魚等。在越冬地鄱陽湖,主要挖掘水下泥中的苦草、馬來眼子菜、野荸薺、水蓼等水生植物的地下莖和根為食,約佔總食量的90%以上,其次也吃少量的蚌肉、小魚、小螺和砂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