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943389245586

    最後一課人物形象的刻畫

      有人把本文比作一首愛國主義的交響曲。這交響曲的主旋律是對小弗朗士和韓麥爾先生的描寫,配合主旋律的是描寫了郝叟、鎮長、郵遞員、班上其他學生等。構成主旋律音符的是對這些人物的語言、表情、行動、心理、服飾以及佈告牌、金龜子、鴿子等的細節刻畫,它們共同組成了一首悲憤的愛國主義樂曲。

      《最後一課》人物描寫

      1、小弗朗士:

      小說開始,出現在讀者面前的小弗朗士是個貪玩、幼稚的孩子。他正在上學的路上,不過他不打算去了,因為老師要檢查的分詞用法他一點也不會,他心裡的價值標準是到野外玩比學習更有趣。他關心的那些事:歌唱的畫眉、晴朗的天空、暖和的天氣、操練計程車兵。這些的確美好、有趣。但是他到底還能管住自己,跑去上學,所以他也很可愛。他幼稚,雖然知道“最近兩年”從佈告牌上知道的“敗仗”“徵發”“司令部的各種命令”都是“壞訊息”,可他對佈告牌上又寫上的新的“壞訊息”並不像大人們那樣特別注意,他愛看士兵的操練,即使是侵略者普魯士兵的操練,他也照樣認為“有趣”。

      當他看到教室中的種種“不平常”的情景時,他“吃驚”和“詫異”了。格外安靜的教室、穿著禮服的老師、臉上帶著憂愁拿著破舊的初級課本的鎮上的人們,都讓遲到的小弗朗士感到一種“嚴肅的氣氛”。知道了“最後一課”的訊息,他“萬分難過”!他為自己的權力被剝奪了而難過,儘管他過去並沒有珍視這一權力,他恨那些“只許”法華人學德語的“壞傢伙”。這是一個孩子對像母親一樣的祖國那種天然的、血肉相連的、樸素的感情。

      祖國被異族侵略的嚴峻事實震動了小弗朗士幼稚的心,韓麥爾先生的諄諄教導使他從貪玩變得熱愛學習,從幼稚變得懂事,使他樸素的感情走向成熟。他對自己過去的貪玩深深“懊悔”;對老師、對課本都非常“捨不得”;希望付出任何代價回答好老師的問題,而答不出來心裡很“難受”;老師講的學好祖國語言的深刻意義,使他明白了學習的目的,他以從未有過的細心學習“最後一課”,課上的內容他“全都懂”,甚至覺得“挺容易”。小弗朗士的懂事和成熟還表現他對老師的理解上。以前,他心裡記著的是老師的戒尺,給自己的懲罰和“罵”,現在感到被侵略者趕走的老師很“可憐”,這是對具有共同命運的人的理解和同情;他明白老師穿上禮服是為了“紀念最後一課”;還能設身處地地想到老師將離開生活、工作了四十年的地方是多麼“傷心”;在完全理解了老師和老師的話以後,他感到“最後一課”“永遠也忘不了”,感到老師“從來也沒有這麼高大”。

      鎮上的人們都來到教室,他也明白了他們“是用這種方式來感謝我們老師四十年來忠誠的服務,來表示他們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2、韓麥爾先生:

      《最後一課》的每一位讀者的心中都深深地、長久地印著韓麥爾先生的形象以及和他的形象不可分割的禮服、名言、“法蘭西萬歲”的一行大字。

      漂亮的綠色禮服、皺邊的領結、繡邊的小黑絲帽,韓麥爾先生穿上這套禮服鄭重、嚴肅地紀念“最後一課”,文章透過人物外在形象的描寫展示了人物內心世界的巨大悲痛及凝結著的種種複雜的感受,從而韓麥爾先生體現了崇高的愛國感情。這一行動帶有一種悲劇色彩,因而異常打動人心。

      “總要把學習拖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自己的地方嗎……”在對自己的工作,對阿爾薩斯人的弱點的深深自責中,韓麥爾先生的民族責任感表現得細膩而真實。

      “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我們必須把它記在心裡,永遠別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開啟監獄大門的鑰匙。”精闢的語言,深刻的見解,使韓麥爾先生完全超出了一個普通語言教師的境界,成為一個將職業和祖國的命運連在一起的愛國者。

      “法蘭西萬歲”,這是韓麥爾先生在最後一課結束時以飽含激憤的感情在黑板上寫的一行大字。對祖國的無限熱愛,法華人民必將開啟監獄大門的堅定信念,盡在其中。

      3、郝叟老頭等鎮上的人們:

      年齡,老了。職務,都是“從前的”。臉上,掛著憂愁。手上,捧著“破了邊的初級讀本”。學的,是拼讀字母。聲音,由於激動而發抖。這一切的後面是對祖國的敬愛,是對忠誠為祖國服務的老師的感謝,是一顆顆不甘被奴役的心。

      小弗朗士,韓麥爾先生,郝叟老頭……不同身份的人們以不同的方式表達了亡國的悲憤、對祖國的熱愛,對敵人的仇恨。這,就是這篇小說的主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一句話總結你所經歷過的人生,你會想說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