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學》、《中庸》明確提出“慎獨”的思想,這一概念一直貫穿著整個儒學,乃至於晚明最後一位理學大師劉宗周將“慎獨”提到本體論的高度,說:“獨之外別無本體,慎獨之外別無功夫”。
程明道雲:“有天德便可語王道,其要只在慎獨。”王陽明也說:“事變亦只在人情裡,其要只在‘致中和’,‘致中和’只在‘謹獨’。”謹獨即是慎獨。王陽明又說:“獨知無有不良。”可見獨知即是良知。
看起來“慎獨”二字已將儒學一語道盡——“獨”即是本體,“慎獨”即是功夫。那麼“慎獨”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慎”字好理解,就是“謹慎”的慎,關鍵在“獨”字。
我們先來看看“慎獨”最主要的原典出處。一是《中庸》: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慎獨”鄭玄注曰“慎其閒居之所為”,閒居即獨處。朱熹注曰:“獨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獨知之地也。言幽暗之中,微細之事,跡雖未形而幾則已動,人雖不知而己獨知之,則是天下之事無有著見明顯而過於此者。”朱子“人所不知而己所獨知”的說法顯然更為精當,不過既然說“幽暗之中”、“跡雖未形”,則似乎仍是偏重“閒居”即獨處之時。
一是《大學》“誠意”一章: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慊。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掩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肝肺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從《大學》、《中庸》明確提出“慎獨”的思想,這一概念一直貫穿著整個儒學,乃至於晚明最後一位理學大師劉宗周將“慎獨”提到本體論的高度,說:“獨之外別無本體,慎獨之外別無功夫”。
程明道雲:“有天德便可語王道,其要只在慎獨。”王陽明也說:“事變亦只在人情裡,其要只在‘致中和’,‘致中和’只在‘謹獨’。”謹獨即是慎獨。王陽明又說:“獨知無有不良。”可見獨知即是良知。
看起來“慎獨”二字已將儒學一語道盡——“獨”即是本體,“慎獨”即是功夫。那麼“慎獨”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慎”字好理解,就是“謹慎”的慎,關鍵在“獨”字。
我們先來看看“慎獨”最主要的原典出處。一是《中庸》: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慎獨”鄭玄注曰“慎其閒居之所為”,閒居即獨處。朱熹注曰:“獨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獨知之地也。言幽暗之中,微細之事,跡雖未形而幾則已動,人雖不知而己獨知之,則是天下之事無有著見明顯而過於此者。”朱子“人所不知而己所獨知”的說法顯然更為精當,不過既然說“幽暗之中”、“跡雖未形”,則似乎仍是偏重“閒居”即獨處之時。
一是《大學》“誠意”一章: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慊。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閒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掩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肝肺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