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悅遊四方
-
2 # 漫步洛城
廟會又稱古會、廟市、香會等,民間將廟會稱為“會”,是民間商貿活動的又一個重要形式。從名字就能看出廟會大都以當地寺廟的祭神活動為主,在廟裡和周圍的地方舉行娛樂活動,後和民間貿易活動結合,發展成為集祭祀神靈、民間娛樂和商貿活動為一體的大型民間傳統集市。
50年代以前,大多數寺廟都有會,有的地方寺廟雖已不存在,但廟會活動一直延續下來,知其名者沿用其名,不知名者統稱為“古會”。
建國後,傳統廟會多改為物資交流大會,會間以貿易交流娛樂活動為主,祭祀神靈的內容日漸淡化。60年代以後,廟會的形式與各種活動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一度趨向冷落。80年代以後,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大多傳統廟會恢復活動,併成為民間商貿活動的重要場所,廟會日期多為寺廟所供之神的祀日,會期短的1天,長的3天。現在很多傳統的廟會都已不見,而舉辦廟會的場所也由當初的寺廟移至市區的各大公園和景區內。
舊時廟會舉行祭祀和民聞娛樂的活動費用,俗稱“會款”,多從寺廟的各項收入中提取。無廟產或不足之處向當地住戶或參加廟會的商販派款,說是派款,實際上沒有定數,憑心而出,量力而行。也有自願向廟會捐助者,民間對廟會情有獨鍾,人們扶老攜幼,全家出動去參加各種廟會活動,俗稱趕會。
-
3 # 老王說文化
廟會廟會是中國民間宗教及歲時風俗,是古老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而且一部分廟會已經列入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最早的廟會就是市集,因其在寺廟附近的時候多,所以便稱之為“廟會”。當然在上古時期,也就是巫文化盛行的年代裡,祭祀這一形式可以算是廟會最早的縮影了,大家聚集在一起,祭拜神靈,各種儀式與舞蹈。
自從佛教盛行之後,廟會更多的都是宗教所舉行的,宗教的味道更濃。
基於宗教式的廟會才會讓大家產生錯覺,為什麼沒有廟也要開廟會。在明清的時候,佛教的影響力日漸消減,市集式的廟會來說越來越多,也就是傳承到今天的風俗文化,這個廟會跟宗教式的是有所區別。
今天的廟會充滿著地方固有的特色,有著很多傳統的民間文化,還有一些民間藝人表演,比如舞龍舞獅、京劇、雜技等一些傳統藝術。 因為廟會聚集了大量人,所以同樣會看到很多特色小吃與物品。
廟會是源於寺廟,發展於民間,所以廟會不一定是要在寺廟裡或附近舉行。而且宗教式的廟會與民間廟會所表達的內容也不一樣。
回覆列表
廟會,又稱“廟市”或“節場”。是中國民間宗教習俗,一般在春節、元宵節、二月二龍抬頭等節日舉行。
廟會最初起源於寺廟周圍,所以叫“廟”,周圍的小商小販們看到燒香拜佛者多,於是在廟外擺起各式小攤做買賣,漸漸地成為定期活動,所以叫“會”。久而久之,“廟會”演變成了一種節慶娛樂活動。
如今,廟會已經不僅僅侷限於寺廟周圍場所,一些景區在春節期間也會舉辦具有當地特色的民俗廟會,透過非遺展演、傳統手工藝品的展銷,給遊客營造一種節日喜慶的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