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汐水柔情

    水鏡先生為什麼說,諸葛亮得其主,不得其時?我們先來來了解一下水鏡先生:

    司馬徽,人稱之為“水鏡先生”。司馬徽,字德操,陽翟人。一生清雅,善知人,時人稱之為“水鏡先生”。他曾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和龐統二人。(另有徐庶。)

    事情經過:

    孔明和博陵的崔州平、潁川的石廣元、汝南的孟公威和徐元直四個人是親密的朋友。他們四個人都精通於一項,只有孔明在各個方面都有很大造詣。

    他常常抱著膝蓋長久的吟唱,指著他們四個人說:你們在官職上可以做到刺史,郡守的位置。大家問孔明的志向又如何,他只是笑著並不回答。常常把自己和管仲、樂毅相比,他的才華不可限量。玄德說:奈何穎川的賢能的人這麼多呀!司馬徽說“當初殷馗善於觀察天文,對世人說成群的星星聚集在穎川一帶,那裡的地方一定多有才華的人。當時關羽在旁邊說:我聽說管仲、樂毅是春秋戰國時代有名的人物,功高蓋世,諸葛亮把自己和這兩個人相提並論,是不是有點太過頭了?司馬徽笑著說:在我看來,如果不和這兩個人相提並論,我還能舉出另外兩個人。關羽問:那兩個人?司馬徽說:他可以和興旺周朝八百年的姜尚,昌盛漢朝四百年的張良相比。所有人都大為驚訝。司馬徽下臺階告辭離開,劉備留不住他。司馬徽出門後對著天空大笑說,孔明雖然遇到了他的主人,可惜不是他的時候,真是可惜啊。說完,慢慢的離開了。劉備感嘆道:這個人真是隱匿的賢人啊!

    從上述可以看得出水鏡先生是隱士,是個非常有才華的人,他說孔明得其時的原因有以下幾點:一是,諸葛亮的才能得以釋放,二是劉備沒有成功,諸葛亮可以建功立業,三是諸葛亮能在三國眾多人才中脫引而出。 而說諸葛亮不得其時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劉備實力弱,曹操強大很難實現一統,二是北方已定,政權穩定,劉備實現三分天下之後,進攻中原很難,三是三國鼎立之後,各華人才多,天時地利人和都很好,都不具備滅國的條件,這一點諸葛亮在隆中對已經說明了,說明諸葛亮本身也是知道的。三分天下之後,劉備一統的條件是待天下有變,也就是說魏國內部發生大動亂,北伐才有希望。如果沒有變呢?那就一直等,有變是前提條件。事實證明曹家四代都把魏國治理很好,沒有諸葛亮說的變,這也充分證明了曹操的治國能力很強。這一點司馬微也看到了曹操實力很強,孔明形成三分天下之後,將難以實戰天下一統的功業。

    所以司馬微說,孔明得其主,不得其時。

  • 2 # 孟珍

    為什麼水鏡先生說,諸葛亮只得其主,不得其時?我看很多人都把水鏡先生說成先知先覺的神人,說諸葛亮得其主不得其時是按後來發生的事兒來下的定語。其實那都是後人的想象,水鏡先生不是神,就是演義的小說中也不是,他的這些說法只是按當時的情形推理出來的。先說得其主,做為一個文人謀士,只是輔佐型人才,得其主是第一位的,而得其主的標準,第一要是能夠成事之人,有梟雄的人格特徵。這一點劉備曹操孫權都是具備的。第二是平臺,就是主公能夠給你多大的權力,多大的平臺。做為一個謀士,有多大平臺,才能發揮多大作用,這個平臺需要的是信任,甚至是依賴。這一點顯然只有劉備具備。且不說三顧茅廬的心切之情,就是憑需要而言,也是劉備最緊要。曹操旨在征討,更注重的是大將,文人謀士只是輔佐大將的區域性之用,再說曹操手下謀士成群,不缺他一個,他的名聲並不比別人高多少。東吳缺的是都督,文武全才,看重的不是謀士,龐統在東吳不是也不怎麼得重用嗎?所以說諸葛亮選擇了劉備是得其主。再說不得其時。當時的情形是,曹操已經平定了北方和中原,兵多將廣謀士成群,各地守城的兵將不算,單是隨行征討的大軍都有百萬之眾。在他的征討之下,各方諸侯土崩瓦解,人人臣服。並且曹操身居漢丞相之位,挾天子以令諸侯,名正言順,如日中天。大有一統天下之勢。說是佔據天時,實則是據有絕對的實力。時是時機,曹操當時是抓住了時機,打下了這一片天地。可在諸葛亮出山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平車電動機聲音大是哪裡的問題該怎麼維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