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非知名作家心河黎
-
2 # 李昂瓊
說實話,出現了節不像節,年不像年的狀況,只能說,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好,商品需求很豐富,平時生活也比過去過年時吃的要好,想吃什麼,穿什麼,隨時可以做到,不用等到過年才可以放肆一下。現在人們對自己對環境的認知也越來越清晰,好多城市都不讓過年燃放煙花爆竹,就算大年三十,也是安靜祥和,以前過年從年三十早上一直到初一,燃放煙花爆竹可以是持續不斷,且不說對環境怎樣,光噪聲就讓人崩潰,所以說,並不是失去過年的氣氛,而是慢慢走向一個環保,祥和的境地,雖然少了一分喧嚷,但更多是祥和,不是變了,而是方式改變了,但年還是年,華人的年,不會變!
其實是都有變化。
一方面社會在進步,很多過年的習俗都沒有了,特別是很多有樂趣的活動沒有了,很多有儀式感的活動也沒了。另外,社會增進加了很多以前過年沒有的新內容,而有些新內容還沒有得到普及,更有些讓很多人不適應。
一方面是人產生了變化和進步。小時候我們是孩子心態,無憂無慮,物質上很容易滿足,而且對於周邊的變化沒什麼感覺。隨著年齡的慢慢長大,懂的事情多了,但對於傳統又了無新意,對於新事物又存在接納的問題,新舊衝突也讓人的思維產生了矛盾。
還有一方面因素,就是發展好的人過年無所謂了,反正天天過年;發展不好的人,其實心裡年年難過。過不過都無所謂,而且家裡不好的都是發愁的事情。
我們正處於一個大變革時代,所有的事情都不確定,而且新舊習俗的衝擊著,新舊價值觀也在不斷交鋒,如果沒有很好的定力和思考能力,也很容易被社會影響,特別是不好的方面。
還是那句老話:不斷學習進步,努力讓自己不脫離這個社會,並且適應並改變這個社會!
過年特別是大城市,因為這也不讓那也不讓,所以過年完全不是原來那一套了。更多的將會變成更多的是家庭的聚會,情感的因素也會變淡,儀式感也會變淡。過的也就是心情!
上述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