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名。 因為英國著名天文學家愛德華 哈雷最早發現了一顆彗星的執行軌道,人們為了紀念他,便以哈雷命名這顆彗星.【人物介紹】 哈雷1656年出生在倫敦附近的哈格斯頓。1673年進入牛津大學女王學院學習數學。1676年,20歲的哈雷毅然放棄了即將到手的學位證書,隻身搭乘東印度公司的航船,在海上顛簸了三個月,到達南大西洋的聖赫勒納島,建立起人類第一個南天觀測站,進行了一年多的天文觀測,測編了世界上第一份精度很高的南天星表,被人們譽為“南天第谷”。哈雷推動牛頓寫出了經典力學的奠基之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並慷慨解囊支付這部鉅著的出版費用。僅此兩項就足以使哈雷名彪青史。但哈雷對人類的貢獻遠不止這些。他還發現了月球運動的長期加速現象,證明恆星不是恆定不動的。以後,又選擇了彗星這一前人涉及不多的領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開創了認識彗星和研究彗星的新領域。 第谷提出彗星是天體,但對於它是什麼樣的天體並不清楚。天文學家普遍認為彗星是在恆星之間的漂泊不定的“怪物”,無法預測它的行蹤。 哈雷對彗星似乎情有獨鍾。1680年,哈雷在法國旅遊時看到了有史以來最亮的一顆大彗星。兩年後,也就是1682年,又看到了另一顆大彗星。這兩顆大彗星在他心中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1695年,已是皇家學會書記官的哈雷開始專心致志地研究彗星。他從1337年到1698年的彗星記錄中挑選了24顆彗星,用一年時間計算了它們的軌道。發現1531年、1607年和1682年出現的這三顆彗星軌道看起來如出一轍,雖然經過近日點的時刻有一年之差,但可能解釋為是由於木星或土星的引力攝動所造成的。一個念頭在他腦海中迅速地閃過:這三顆彗星可能是同一顆彗星的三次迴歸。但哈雷沒有立即下此結論,而是不厭其煩地向前搜尋,發現1456年、1378年、1301年、1245年,一直到1066年,歷史上都有大彗星的記錄。 哈雷在1705年發表了《彗星天文學論說》,宣佈1682年曾引起世人極大恐慌的大彗星將於1758年再次出現於天空(後來他估計到木星可能影響到它的運動時,把迴歸的日期推遲到1759年)。當時哈雷已年過五十,知道在有生之年無緣再見到這顆大彗星了。於是他在書中寫道:“如果彗星最終根據我們的預言,大約在1758年再現的時候,公正的後代將不會忘記這首先是由一個英華人發現的……” 一些人嘲笑哈雷是在說胡話,一些人對哈雷的預言將信將疑,但相信哈雷預言的也大有人在。法國數學家克雷荷在彗星迴歸前做了精確的預報:由於木星和土星的影響,彗星將在1759年4月13日前後一個月過近日點。 1758年初,法國天文臺的梅西葉就動手觀測了,指望自己能成為第一個證實彗星迴歸的人。1759年1月21日,他終於找到了這顆彗星。遺憾的是首次觀測到彗星迴歸的光榮並不屬於他。原來1758年聖誕之夜德國德雷斯登附近的一位農民天文愛好者已捷足先登,發現了迴歸的彗星。 1759年3月14日哈雷彗星過近日點,正是克雷荷預告的一個月前。此時,哈雷已長眠地下十幾年了。利學家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們對科學的貢獻卻永世長存。正像哈雷當年所希望的那樣,大家沒有忘記哈雷,將這顆彗星命名為哈雷彗星。 對哈雷彗星的觀測和研究不僅證實了週期彗星的存在,也大大促進了彗星天文學的發展。此外,哈雷彗星還像巡迴大使一樣週期性地檢閱太陽系各大行星並經歷各種各樣的環境,帶回豐富的資訊,因此,它的每次迴歸都引起天文學家的極大興趣。 哈雷彗星每76年迴歸一次,絕大部分時間深居在太陽系的邊陲地區,即使用現代最大的望遠鏡也難以搜尋到它的身影。地球上的人們只有在它迴歸時有三四個月的時間能夠見到它。一般來說,人的壽命只有70歲左右,因此一個人很少能兩次看到哈雷彗星。只有一些“老壽星”才有這種機會,第一次看到它是在牙牙學語的幼年,而第二次看到它就到了步履蹣跚的晚年了。 這裡需要向讀者說明的是梅西葉雖沒有成為第一個證實彗星迴歸的人,但他並不灰心,而是開始有系統地尋找彗星,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在凌晨和黃昏後進行觀測,一生中共發現了21顆彗星,而經他觀測過的彗星達到46顆。一次,法國國王路易十五開玩笑地說他是“彗星的偵探”,這雖然是一句戲言,但卻是對梅西葉一生尋彗工作的最高褒獎。
人名。 因為英國著名天文學家愛德華 哈雷最早發現了一顆彗星的執行軌道,人們為了紀念他,便以哈雷命名這顆彗星.【人物介紹】 哈雷1656年出生在倫敦附近的哈格斯頓。1673年進入牛津大學女王學院學習數學。1676年,20歲的哈雷毅然放棄了即將到手的學位證書,隻身搭乘東印度公司的航船,在海上顛簸了三個月,到達南大西洋的聖赫勒納島,建立起人類第一個南天觀測站,進行了一年多的天文觀測,測編了世界上第一份精度很高的南天星表,被人們譽為“南天第谷”。哈雷推動牛頓寫出了經典力學的奠基之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並慷慨解囊支付這部鉅著的出版費用。僅此兩項就足以使哈雷名彪青史。但哈雷對人類的貢獻遠不止這些。他還發現了月球運動的長期加速現象,證明恆星不是恆定不動的。以後,又選擇了彗星這一前人涉及不多的領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開創了認識彗星和研究彗星的新領域。 第谷提出彗星是天體,但對於它是什麼樣的天體並不清楚。天文學家普遍認為彗星是在恆星之間的漂泊不定的“怪物”,無法預測它的行蹤。 哈雷對彗星似乎情有獨鍾。1680年,哈雷在法國旅遊時看到了有史以來最亮的一顆大彗星。兩年後,也就是1682年,又看到了另一顆大彗星。這兩顆大彗星在他心中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1695年,已是皇家學會書記官的哈雷開始專心致志地研究彗星。他從1337年到1698年的彗星記錄中挑選了24顆彗星,用一年時間計算了它們的軌道。發現1531年、1607年和1682年出現的這三顆彗星軌道看起來如出一轍,雖然經過近日點的時刻有一年之差,但可能解釋為是由於木星或土星的引力攝動所造成的。一個念頭在他腦海中迅速地閃過:這三顆彗星可能是同一顆彗星的三次迴歸。但哈雷沒有立即下此結論,而是不厭其煩地向前搜尋,發現1456年、1378年、1301年、1245年,一直到1066年,歷史上都有大彗星的記錄。 哈雷在1705年發表了《彗星天文學論說》,宣佈1682年曾引起世人極大恐慌的大彗星將於1758年再次出現於天空(後來他估計到木星可能影響到它的運動時,把迴歸的日期推遲到1759年)。當時哈雷已年過五十,知道在有生之年無緣再見到這顆大彗星了。於是他在書中寫道:“如果彗星最終根據我們的預言,大約在1758年再現的時候,公正的後代將不會忘記這首先是由一個英華人發現的……” 一些人嘲笑哈雷是在說胡話,一些人對哈雷的預言將信將疑,但相信哈雷預言的也大有人在。法國數學家克雷荷在彗星迴歸前做了精確的預報:由於木星和土星的影響,彗星將在1759年4月13日前後一個月過近日點。 1758年初,法國天文臺的梅西葉就動手觀測了,指望自己能成為第一個證實彗星迴歸的人。1759年1月21日,他終於找到了這顆彗星。遺憾的是首次觀測到彗星迴歸的光榮並不屬於他。原來1758年聖誕之夜德國德雷斯登附近的一位農民天文愛好者已捷足先登,發現了迴歸的彗星。 1759年3月14日哈雷彗星過近日點,正是克雷荷預告的一個月前。此時,哈雷已長眠地下十幾年了。利學家的生命是有限的,但他們對科學的貢獻卻永世長存。正像哈雷當年所希望的那樣,大家沒有忘記哈雷,將這顆彗星命名為哈雷彗星。 對哈雷彗星的觀測和研究不僅證實了週期彗星的存在,也大大促進了彗星天文學的發展。此外,哈雷彗星還像巡迴大使一樣週期性地檢閱太陽系各大行星並經歷各種各樣的環境,帶回豐富的資訊,因此,它的每次迴歸都引起天文學家的極大興趣。 哈雷彗星每76年迴歸一次,絕大部分時間深居在太陽系的邊陲地區,即使用現代最大的望遠鏡也難以搜尋到它的身影。地球上的人們只有在它迴歸時有三四個月的時間能夠見到它。一般來說,人的壽命只有70歲左右,因此一個人很少能兩次看到哈雷彗星。只有一些“老壽星”才有這種機會,第一次看到它是在牙牙學語的幼年,而第二次看到它就到了步履蹣跚的晚年了。 這裡需要向讀者說明的是梅西葉雖沒有成為第一個證實彗星迴歸的人,但他並不灰心,而是開始有系統地尋找彗星,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在凌晨和黃昏後進行觀測,一生中共發現了21顆彗星,而經他觀測過的彗星達到46顆。一次,法國國王路易十五開玩笑地說他是“彗星的偵探”,這雖然是一句戲言,但卻是對梅西葉一生尋彗工作的最高褒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