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笑談西風論滄海
-
2 # 東家APP
華人佩戴香囊的習俗,早在春秋時期的《禮記》當中就有記載,而端午節佩戴香囊的習俗在漢代也已經形成了固定的習俗。宋代以後的端午節習俗中常常出現各種袋狀飾品。比如用紅白彩絲織出的包囊,再用絲線貫穿,拉緊絲線,使包囊皺出花朵的形狀。然後,把稻子、李子放進去,稱為“道理袋”。
明代香囊成為流行的端午節飾物。香囊中包裹的東西各不相同,有硃砂、雄黃一類藥物的,也有裝填了沉香等香料的。萬曆時期浙江《新昌縣誌》雲:“佩香囊、艾虎。”有些地區的香囊中裝的是硃砂(也是古代辟邪藥物),所以叫“硃砂袋”。如清雍正時期《遼州志》雲:“系五絲,佩硃砂袋。” 清朝時佩沉香香囊更是逐漸流行了。
紅樓夢裡過端午時,亦是出現不少焚香掛香囊場景。賈寶玉在端午就佩戴專門的沉香荷包。
中藥香囊一般採用芳香中藥材做為配料,比如丁香、沉香、艾葉、佩蘭、肉桂、益智仁、小茴香、菖蒲石、蒼朮、薄荷、藿香等,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的功能,香囊濃郁的藥香在口鼻周圍就可形成高濃度的香氛環境。
以下為數則香囊香藥驗方,端午前後,不妨自己動手配製,驅邪祈福之外,也是一件雅事。
胡慶餘堂:公丁香150克、甘松250克、白芷500克,山柰300克;
方回春堂:白芷100克、甘松100克、山柰100克、公丁香20克、檀香20克、陳皮150克;以上兩則為多份數的量,可以均分為十份。
川芎聞鼻散
出處:《內病外治精要》
功用:預防感冒
藥物:川芎、白芷,荊芥,薄荷,羌活,霍香,防風各9克,細辛,辛夷花,冰片各3克,雄黃1.5克。
用法:上花共研細末,從早起每3小時聞一次直至睡前,或作成布包聞吸,共用1至3天
三香散
出處:《當代中藥外治臨床大全》
功用:防治四時流感
藥物:霍香,丁香,木香,羌活,白芷,柴胡,菖蒲,蒼朮,細辛各3克用法;上藥共研細末,用絳色布縫製小藥袋,裝入藥末,佩戴胸前,時時嗅聞。
山奈蒼朮散
出處:《中醫外治法集要》
功用:防治小兒上呼吸道感染
藥物:山奈,蒼朮,藁本,菖蒲,冰片,甘松各等份
用法;除冰片外,將各藥烘乾,研為細末,加入冰片,調均勻,裝袋內,佩戴胸前,時時嗅聞。
香囊香藥配方中使用的多是常見的香料與中草藥,沉香等名貴香料較少用到。不過,沉香在安神助眠,防治心腦血管疾病方面確有良效,適當新增在香囊中也是可以的。或者純用沉香如沉香掛件、把件或者沉香珠串,也是不錯的選擇。
內容來自東家沉香匠人瓊脂天下。
回覆列表
端午香囊中裝的都是芳香開竅的中草藥,具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等功效,可以散風驅寒、健脾和胃、理氣止痛,而且香囊的氣味清香純正、持久,對很多病毒和病菌具有抑制作用。
那麼,端午香囊中裝的到底是哪幾味中草藥呢?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1.藿香。功效:芳香化濁,開胃止嘔,發表解暑。常用於暑溼倦怠,胸悶不舒,腹痛吐瀉。我們常見的防暑藥“藿香正氣水”的主料正是藿香。
2.艾葉。功效:理氣血,逐寒溼。常用於心腹冷痛,洩瀉轉筋,久痢。
3.石菖蒲。功效:開竅理氣、活血散風、去溼。常用於癲癇、熱病神昏、心胸煩悶。
4.山奈。功效:溫中行氣、消食止痛。常用於脘腹冷痛和飲食不良。
5.肉桂。功效:散寒止痛、活血通經。常用於心腹冷痛、虛寒、溫經通脈。
另外介紹幾種針對小兒的功能性香囊的中草藥配方:
1.預防小兒感冒:
艾葉、紫蘇、桂枝、藿香、佩蘭、冰片各3克
2.小兒驅蚊:
金銀花、艾葉、紫蘇、丁香、藿香、薄荷、陳皮各5克。
在此祝朋友們端午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