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209154827005

      1、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人類其它一切活動的首要前提。

      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及其他東西。因此,人類歷史的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物質資料本身。任何一個民族,如果停止生產勞動,不用說一年,就是幾個星期,也要滅亡。這是一個簡單的事實和起碼的真理。發現並承認這一真理,是歷史觀的一個偉大革命。

      2、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決定著社會的結構、性質和麵貌。

      有什麼樣的生產方式便有什麼樣的社會形態。刀耕火種和農耕生活和機械化的農耕生活決定了農村的不同的生產方式和生產面貌,而機械化大生產也使得城市化的程序加快,同時也迅速改變著鄉村的生存形態。馬克思說:“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為首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為首的社會。”

      3,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發展變化決定整個社會歷史的發展變化和社會形態更替。

      在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中,生產力是最活躍、最能動的因素,它總是要向前發展的,而生產關係則是相對穩定的。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原有的生產關係便由生產力發展的形式變成生產力發展的桎梏,由適合生產力的發展變成阻礙生產力的發展。只有變革生產關係,才能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隨著生產關係(即經濟基礎)的變革,全部的、龐大的上層建築也會或遲或早地發展變革,從而引起社會形態的更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樊梨花是被武則天殺死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