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①描寫奇寒的句子是“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②以奇寒為美。在帳內的主帥穿皮衣蓋錦被尚且不能禦寒,而在帳外守衛的官兵之寒就更不待言了。更進一步突出奇寒叫人難以忍受。這一方面反映了邊塞軍旅生活之艱苦,另一方面反映了戍邊戰士抗嚴寒鬥風雪的豪邁氣概。 2、原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3、註釋 ①武判官:名不詳,當是封常清幕府中的判官。 ②白草:西北的一種牧草,曬乾後變白。 ③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漢民族對北方各民族的通稱。 ④角弓:兩端用獸角裝飾的硬弓,一作“雕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凍得)拉不開(弓)。控:拉開. ⑤都護:鎮守邊鎮的長官此為泛指,與上文的“將軍”是互文。鐵衣:鎧甲。難著:一作“猶著”。著:亦寫作“著”。 ⑥瀚海:沙漠。這句說大沙漠裡到處都結著很厚的冰。闌干:縱橫交錯的樣子。百丈:一作“百尺”,一作“千尺”。 ⑦慘淡:昏暗無光。 ⑧轅門:軍營的門。這裡指帥衙署的外門。 ⑨輪臺:唐輪臺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米泉縣境內,與漢輪臺不是同一地方。 ⑩滿:鋪滿。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4、譯文 北風席捲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氣八月就紛揚落雪。 忽然間宛如一夜春風吹來,好像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 雪花散入珠簾打溼了羅幕,狐裘穿不暖錦被也嫌單薄。 將軍都護手凍得拉不開弓,鐵甲冰冷得讓人難以穿著。 沙漠結冰百丈縱橫有裂紋,萬里長空凝聚著慘淡愁雲。 主帥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 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紅旗凍僵了風也無法牽引。 輪臺東門外歡送你回京去,你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 山路迂迴曲折已看不見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馬蹄印跡。 5、創作背景 岑參於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肅宗至德二載(757年)春夏之交東歸,此詩當作於此期。當時西北邊疆一帶,戰事頻繁,岑參懷著到塞外建功立業的志向,兩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後在邊疆軍隊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對鞍馬風塵的征戰生活與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與體會。天寶十三載這次是岑參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節度使的僚屬),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詩人在輪臺送他歸京(唐代都城長安)而寫下了此詩。 6、作者簡介 岑參(公元715—770年),唐江陵人。太宗時功臣岑文字孫。天寶三年進士。八年至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後又隨封常清至北庭任安西北庭節度判官。至德二載與杜甫等五人授右補闕。後出任嘉州刺史。大曆五年卒於成都。工詩,長於七言歌行。現存者三百六十首。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少數民族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故其邊塞詩尤多佳作。風格與高適相近,後人多並稱岑高。有《岑嘉州詩》七卷。
1、①描寫奇寒的句子是“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②以奇寒為美。在帳內的主帥穿皮衣蓋錦被尚且不能禦寒,而在帳外守衛的官兵之寒就更不待言了。更進一步突出奇寒叫人難以忍受。這一方面反映了邊塞軍旅生活之艱苦,另一方面反映了戍邊戰士抗嚴寒鬥風雪的豪邁氣概。 2、原文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溼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3、註釋 ①武判官:名不詳,當是封常清幕府中的判官。 ②白草:西北的一種牧草,曬乾後變白。 ③胡天:指塞北的天空。胡,古代漢民族對北方各民族的通稱。 ④角弓:兩端用獸角裝飾的硬弓,一作“雕弓”。不得控:(天太冷而凍得)拉不開(弓)。控:拉開. ⑤都護:鎮守邊鎮的長官此為泛指,與上文的“將軍”是互文。鐵衣:鎧甲。難著:一作“猶著”。著:亦寫作“著”。 ⑥瀚海:沙漠。這句說大沙漠裡到處都結著很厚的冰。闌干:縱橫交錯的樣子。百丈:一作“百尺”,一作“千尺”。 ⑦慘淡:昏暗無光。 ⑧轅門:軍營的門。這裡指帥衙署的外門。 ⑨輪臺:唐輪臺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米泉縣境內,與漢輪臺不是同一地方。 ⑩滿:鋪滿。形容詞活用為動詞。 4、譯文 北風席捲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氣八月就紛揚落雪。 忽然間宛如一夜春風吹來,好像是千樹萬樹梨花盛開。 雪花散入珠簾打溼了羅幕,狐裘穿不暖錦被也嫌單薄。 將軍都護手凍得拉不開弓,鐵甲冰冷得讓人難以穿著。 沙漠結冰百丈縱橫有裂紋,萬里長空凝聚著慘淡愁雲。 主帥帳中擺酒為歸客餞行,胡琴琵琶羌笛合奏來助興。 傍晚轅門前大雪落個不停,紅旗凍僵了風也無法牽引。 輪臺東門外歡送你回京去,你去時大雪蓋滿了天山路。 山路迂迴曲折已看不見你,雪上只留下一行馬蹄印跡。 5、創作背景 岑參於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夏秋之交到北庭,唐肅宗至德二載(757年)春夏之交東歸,此詩當作於此期。當時西北邊疆一帶,戰事頻繁,岑參懷著到塞外建功立業的志向,兩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後在邊疆軍隊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對鞍馬風塵的征戰生活與冰天雪地的塞外風光有長期的觀察與體會。天寶十三載這次是岑參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節度使封常清的判官(節度使的僚屬),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詩人在輪臺送他歸京(唐代都城長安)而寫下了此詩。 6、作者簡介 岑參(公元715—770年),唐江陵人。太宗時功臣岑文字孫。天寶三年進士。八年至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幕府掌書記,後又隨封常清至北庭任安西北庭節度判官。至德二載與杜甫等五人授右補闕。後出任嘉州刺史。大曆五年卒於成都。工詩,長於七言歌行。現存者三百六十首。對邊塞風光、軍旅生活以及少數民族的文化風俗有親切的感受,故其邊塞詩尤多佳作。風格與高適相近,後人多並稱岑高。有《岑嘉州詩》七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