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之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曾子養曾皙,必有酒肉。將徹,必請所與。問有餘,必曰‘有’。曾皙死,曾元養曾子,必有酒肉。將徹,不請所與。問有餘,曰:‘亡矣’。將以復進也。此所謂養口體者也。若曾子,則可謂養志也。事親若曾子者,可也。”
—— 《孟子 ·離婁上十九》
曾皙:曾參的父親,亦是孔子的學生。姓曾,名點,字子皙。春秋末魯國南武城(原屬山東費縣,現屬平邑縣)人。
曾元:曾子的兒子。
養口體:僅僅是供養父母的身體,提供食物
孟子說:“侍奉之事,什麼為最大?侍奉父母為最大。操守之事,什麼為最大?守住自身為最大。沒有喪失操守又能很好地侍奉父母親的,我聽說過。喪失了自身操守又能很好地侍奉父母親的,我沒有聽說過。誰不做侍奉人的事呢?侍奉親人,是侍奉之事的最根本;守住自身,是操守之事的最根本。
曾子奉養他的父親曾皙,每餐必定有酒和肉,飯後把飯菜撤走時,一定請示‘把剩下的飯菜送給誰?’如果問‘還有沒有剩餘?’必然回答說‘有。
曾皙去世以後,曾元奉養曾子,每餐也必定有酒和肉,但飯後把飯菜撤走時,不請示‘把剩下的飯菜送給誰?’如果問‘還有沒有剩餘?’必然回答說‘沒有了。’準備拿吃剩的下頓再進奉給父親。
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僅僅是供養父母的身體,提供食物。象曾子那樣,才可稱為奉養父母的意願親情。侍奉雙親象曾子那樣的人,才算可以。”
孟子的另一句話:
孟子曰:“食而弗愛,豕交之也;愛而不敬,獸畜之也。恭敬者,幣之未將者也。恭敬而無實,君子不可虛拘。”
—— 《孟子·盡心上 三十七 》
①食:動詞,使之食,引申為奉養。②幣:指禮物。將;送。
孟子說:“只是養活而不愛,那就如養豬一樣;只是愛而不恭敬,那就如養鳥兒養愛犬等畜生一樣。恭敬之心是在送出禮物之前有了的。如果只是表面恭恭敬敬而缺乏實質,那麼君子就不能被虛假的表面所束縛。”
孟子曰:“事孰為大?事親為大;守孰為大?守身為大。不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聞之矣;失其身而能事其親者,吾未之聞也。孰不為事?事親,事之本也;孰不為守?守身,守之本也。曾子養曾皙,必有酒肉。將徹,必請所與。問有餘,必曰‘有’。曾皙死,曾元養曾子,必有酒肉。將徹,不請所與。問有餘,曰:‘亡矣’。將以復進也。此所謂養口體者也。若曾子,則可謂養志也。事親若曾子者,可也。”
—— 《孟子 ·離婁上十九》
曾皙:曾參的父親,亦是孔子的學生。姓曾,名點,字子皙。春秋末魯國南武城(原屬山東費縣,現屬平邑縣)人。
曾元:曾子的兒子。
養口體:僅僅是供養父母的身體,提供食物
孟子說:“侍奉之事,什麼為最大?侍奉父母為最大。操守之事,什麼為最大?守住自身為最大。沒有喪失操守又能很好地侍奉父母親的,我聽說過。喪失了自身操守又能很好地侍奉父母親的,我沒有聽說過。誰不做侍奉人的事呢?侍奉親人,是侍奉之事的最根本;守住自身,是操守之事的最根本。
曾子奉養他的父親曾皙,每餐必定有酒和肉,飯後把飯菜撤走時,一定請示‘把剩下的飯菜送給誰?’如果問‘還有沒有剩餘?’必然回答說‘有。
曾皙去世以後,曾元奉養曾子,每餐也必定有酒和肉,但飯後把飯菜撤走時,不請示‘把剩下的飯菜送給誰?’如果問‘還有沒有剩餘?’必然回答說‘沒有了。’準備拿吃剩的下頓再進奉給父親。
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僅僅是供養父母的身體,提供食物。象曾子那樣,才可稱為奉養父母的意願親情。侍奉雙親象曾子那樣的人,才算可以。”
孟子的另一句話:
孟子曰:“食而弗愛,豕交之也;愛而不敬,獸畜之也。恭敬者,幣之未將者也。恭敬而無實,君子不可虛拘。”
—— 《孟子·盡心上 三十七 》
①食:動詞,使之食,引申為奉養。②幣:指禮物。將;送。
孟子說:“只是養活而不愛,那就如養豬一樣;只是愛而不恭敬,那就如養鳥兒養愛犬等畜生一樣。恭敬之心是在送出禮物之前有了的。如果只是表面恭恭敬敬而缺乏實質,那麼君子就不能被虛假的表面所束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