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晉韻風華
-
2 # 神諞秦腔
《竇娥冤》和《趙氏孤兒》、《長生殿》、《桃花扇》統稱為中國四大悲劇。是由元曲四大家之首的關漢卿根據“東海孝婦”的故事創作而來,原名《感天動地竇娥冤》。在元朝腐朽的統治下,大多數文人視野越發的狹隘,社會萎靡不振,世態炎涼,關漢卿透過這樣一個故事用竇娥的魂靈來驚動愚昧昏暗的現實世界,反應出對社會腐朽現狀的不滿,和對現實社會的批判。原作中,總共四折,其中第四折講的就是竇娥冤魂向竇天章託夢告訴時期的原委,竇天章遂透過正義的審判,將以張驢兒為首的一干人等明正典刑。通曉原著的人大概都知道,這一折戲佔用非常大的篇幅,可以看出是全劇的精華所在,也是關漢卿對社會的吶喊。秦腔《竇娥冤》是由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的馬健翎先生改編的,在其編纂的劇本中本身也就沒有《託夢》回著是題主所說的《鬼告》一折,而是直接的以竇天章和蔡婆婆的偶遇為矛盾衝突的轉折點的。後來的《竇娥冤》演出本以馬友仙老師的演出本為主的最多。馬友仙《竇娥冤》的版本,除了和馬健翎版本的一樣,把張驢兒父子兩人都是壞蛋的人設改為張驢兒壞蛋但張母卻心底善良的人設外,最大的不同是充分的遵循關漢卿原作進行場次的設計,遂增加了《託夢》(即題主所說的鬼告)。在馬友仙的版本中,《殺場》和《託夢》都是鄭齣戲戲份非常重點兩折戲,前者是含冤後者是昭雪。這樣的設計也能充分體現原作者的思想和整齣劇目的價值,增強了矛盾衝突和對當時社會腐朽黑暗的反思。至於說有些演出團體取消了《託夢》(即鬼告)一折,無外乎這樣的可能:一是可能他們遵循的演出劇本本身就是馬健翎版本,而這個版本本身就沒有這樣一折戲;而二是演出的過程中收到天氣等客觀原因的影響,刻意的刪減了這者戲,以便儘快的結束演出。或是演出團體本身對藝術的不嚴謹,走過場完任務,為了今早結束演出壓縮時間而刪除了這齣戲。如果是前者的原因,是情有可原的,而如果是後一種,這種對秦腔藝術本身對不嚴謹,對觀眾的不尊重,本身就是大是大非的問題,是不可寬恕的。
回覆列表
《竇娥冤》是元代著名劇作家關漢卿的代表作,經過歷代的改革,還是原著的內容。在元代的戲曲中,劇本作品多是悲劇,悲劇是把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古希臘的悲劇世界聞名,也告訴了人們,人的一生不是一帆風順,要經歷多少風風雨雨,千辛萬苦。
世界上有好多劇作家,都是以悲劇出名,如莎士比亞,中國式悲劇趙氏孤兒,就在世界文學中很有影響。
明代的戲曲以花好月圓為主,多為美好的結局。竇娥冤就在於它的冤字,有的冤可以申訴,但是有的冤是沒有申訴的地方。
同一齣戲,有許多名家都有各自不同的演繹版本,也可以在劇中完成自己的心願,也是幫竇娥平冤的意思。至於演不演,都看演員自己的發揮,和劇團的安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