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農的高度

    早春利用拱棚栽培馬鈴薯,利用拱棚保溫的環境,早種早收,獲得更好的種植效益。因為工棚內不易追肥,因此,選擇好適宜種植馬鈴薯的地塊,在整地的時候,底肥要用足。每畝施用5000㎏腐熟的有機肥,50㎏磷酸二氫鉀,20㎏硫酸鉀,深耕整地。整完地以後,播種前3~4天要扣棚,提高地溫,為播種做準備,利於出苗。

    一、扣棚

    扣塑膠薄膜大棚,根據當地的條件,因地制宜選用經濟實用的材料搭建就好,跨度3~8米的範圍都行。通常用竹竿和竹片搭建成高90㎝、寬3米的小拱棚,選用寬4米的棚膜覆蓋。當然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種植規模和材料建成6米或者8米的大棚。用土將薄膜四周壓緊壓實,應做到棚面平整,棚膜上要用塑膠壓膜線壓緊,起到防風固棚的作用。

    二、播種

    根據當地的氣溫選擇播種期。當大棚內溫度達到20~25℃,地溫達到7℃以上的時候,就可以把選擇好的優質薯種進行播種。為了便於覆蓋地膜,通常採用一壟雙行栽培模式,壟距90㎝左右為宜,小行距15㎝,株距20~25㎝。播種時,種植戶要注意兩點,一是土壤墒情,如果土壤比較乾燥,一定要先澆水再播種;二是播種深度,因為覆蓋地膜以後,不易培土,因此播種要深一些,通常深度在10~15㎝,特別是有些品種,結薯比較淺,容易出現露頭青問題,要深播。播種以後,將壟面耬平蓋地膜,為防止匍匐莖過度伸長結薯延遲,也可以在出苗後,棚室夜間溫度達到12度左右的時候,撤掉地膜。

    三、溫度調節

    早春扣棚種植馬鈴薯,溫度調節一定要把控好,溫度過低對馬鈴薯生長和塊莖膨大不利,溫度過高,容易造成馬鈴薯植株徒長,也不利於地下莖塊的膨大。

    播種後出苗以前不解開地膜,出苗以後要及時破膜放苗,避免幼苗被燙死。如果遇到高溫天氣,應注意開啟棚膜兩端降溫,通常情況下,早春不揭膜。如果遇到霜凍天氣,傍晚要用草簾等覆蓋物給棚室保溫,白天揭開覆蓋物。如果遇到倒春寒冰凍的天氣,白天用草簾的覆蓋物覆蓋棚室四周,頂膜保持透光,夜間用覆蓋物給棚室全覆蓋保溫。

    具體溫度掌控情況,在馬鈴薯的生長期,白天保持拱棚內溫度在16~20℃,夜間12~15℃為宜。雖然春暖花開,一定要把控好棚室內的溫度。在馬鈴薯生長前期,選擇氣溫高的中午開小口放風,主要排溼和排有害氣體。當外界氣溫達到20℃左右時,需要每天上午9時開啟棚膜放風,下午3點左右閉棚保溫;當進入四月份,外界氣溫白天穩定在20℃以上,夜間在12℃以上的時候,就可以進行晝夜全揭膜放風。放風時應注意順風開口,放風口逐步加大,防止出現冷風灌棚造成閃苗;還要注意經常調整放風位置,以免造成放風位置植株長勢受到低溫影響。放風重點:通常在清明節氣前後,氣溫比較穩定選擇撤出棚膜。撤膜前五天晝夜開大放風口,給馬鈴薯植株進行練苗,讓其逐漸適應外界自然的溫度。此時,應在撤膜前進行一次追肥澆水,因為此時是馬鈴薯地下莖塊的膨大期,正需要水肥的營養;同時可以起到壯植株的目的,提高植株的抗逆性,能夠更好的適應外界的生長環境。

    四、肥水管理

    第一次追肥,通常選擇在出苗率達到80%以上,追一次齊苗肥,每畝追肥50㎏碳氨即可;進入現蕾期,馬鈴薯地下莖塊開始膨大,對水肥的需求量大增,要及時進行追肥澆灌,千萬不能讓土壤中缺水少肥,通常每畝追肥尿素15㎏。種植戶要根據土壤墒情來澆水,通常採用溝灌的方式,灌水至溝深的2/3,讓水滲透土壤,不要漫灌。撤出棚膜以後,要給馬鈴薯植株,噴施2次0.2%磷酸二氫鉀,防止植株早衰。地下莖塊膨大期,一定要保持土壤溼潤無水漬,澆水不要浸過壟頂,保持土壤中的通透性,可以有效促進薯塊膨大。在馬鈴薯的生育後期,土壤千萬不要過於乾旱,否則一旦澆水就容易造成炸裂薯,失去商品價值,降低種植效益。

    五、及時收穫

    當馬鈴薯進入收穫期,種植戶應根據馬鈴薯的植株長勢情況,和市場行情來及時採收,通常在四月底或者5月初收穫。早熟品種在5月5日前後,晚熟品種在5月底前後收穫。馬鈴薯成熟的植株表現為:正常的管理下,馬鈴薯植物的莖葉由綠變黃,逐漸枯萎,馬鈴薯就完全成熟了,選擇土壤適當乾爽的晴天,及時採收。收穫前7天左右要停止澆水,薯塊水分過大不易貯存,要隨採收隨運輸走,避免薯塊在田間暴曬,造成莖塊灼傷,貯存容易腐爛變質,得不償失。

    早春扣棚種植馬鈴薯,必須要把控好棚室內溫溼度,可以有效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因為早春的蟲害比較少,主要預防好病害的發生。做好水肥管理,避免病蟲害的發生,就可以豐產豐收,達到種植目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空調一般能管多少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