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貳一橙

    所謂的定陶之戰,是指公元195年,曹操和呂布雙方在定陶所爆發的數場大戰,最後以曹操勝利,重新收回兗州,而呂布被迫離開兗州,去徐州投靠劉備而結束。

    定陶之戰可以說是曹操前期的決定命運之戰,曹操在全得兗州,收編了百萬黃巾軍後,一躍成為東漢中原地區最強大的藩鎮勢力,後因報父仇而屠戮徐州,差一點就把徐州也併吞了,可就在此時,在兗州寄居的呂布突然發難,在陳宮等人的支援下控制了兗州,迫使曹操回師。

    此時的曹操手裡只有甄城、東阿、範縣三地,在回師途中又因為錯誤判斷了形勢,以疲軍進攻盤踞在濮陽的呂布,結果被呂布打敗,曹操墜馬,左手被燒傷,靠著樓異保護才突出重圍,來到甄城和荀彧、程昱等人回合,而當時蝗災來襲,兩軍都陷入了糧食危機,於是各自退兵,曹操把守三城,呂布退到了離甄城東面不遠的山陽郡。

    當時的兗州三國五郡之中:陳留郡在張邈、張超兄弟手裡,東郡此前已遭蝗災,治所濮陽殘破,由夏侯惇鎮守的東阿、範縣負責治理,194年冬十月,曹操親至東阿收復東郡,山陽郡在呂布手中,濟陰郡由原太守吳資據守,此人是個親呂派,但能力不行,解決不了治下親曹及中立的地方武裝,呂布本想加強對濟陰的控制,結果被乘氏縣人李進擊敗,退出了濟陰。

    泰山郡和徐州接壤,是曹操回兗州的必經之路,據曹操所說:呂布在得兗州之初沒有派兵據守東平國,斷泰山、亢父要道,可見泰山郡沒有在呂布手裡,而因為曹操和劉備、陶謙鏖戰徐州,泰山地區也受到波及,治所破壞嚴重,又因為離徐州過近,故一直都是處於一種無主的狀態。

    而其他三國則由劉氏子孫掌控:濟北國王劉鸞,為濟北惠王劉壽之後,東平國王劉宇,為東平憲王劉蒼之後,任城國王劉佗,同樣為東平憲王劉蒼後代,這三國基本保持中立,不協助曹操、呂布、劉備任何一方。

    假如定陶之戰中呂布獲勝,那整個三國的走向是否會不同呢?

    我認為是的,上面之所以寫了這麼多郡縣的情況,就是要說明這一點,當時的整個兗州,在曹操手中的只有一個東郡,還接連遭受了戰火和蝗災的侵害,民生蕭條,土地受損,又正值寒冬來臨,曹操的兵源、糧草都陷入了極大的困境之中:

    是歲谷一斛五十餘萬錢,人相食,乃罷吏兵新募者。

    而呂布手裡卻握有三郡之力:陳留、山陽、濟陰,三郡土地接壤,和東郡南北對立,局勢分明,雖然濟陰有一些反抗力量,但也影響不了整個大局,要想重新贏得兗州,這一切都只能靠曹操自己了。

    在拿下了東郡全境後,曹操修養了好幾個月才敢動手,第一站就是吳資據守的濟陰郡,而定陶就是濟陰的治所,命脈所在。濟陰此地正好夾在陳留和山陽郡的中間,西為陳留東為山陽,而且又有荀彧、程昱駐守的甄城為基地,吳資本事平庸,加之呂布在此吃過虧,曹操影響力較大,從這裡下手才可以開啟東進的大門,從中切斷張、呂的聯絡,免得讓張邈和呂布聯合。

    公元195年春天,曹操一襲定陶,太守吳資棄城,和曹操相據在南城,而呂布從山陽趕來救援,被曹操擊敗,呂布退走,曹操乘機將軍隊開入山陽邊境,擊破守衛鉅野的薛蘭、李封軍,呂布和陳宮再從東緡率萬餘精銳前往鉅野,被曹操以“空城計”所敗,來救援山陽的張邈也隨呂布集團敗走,曹操二襲定陶,拿下定陶後再分出軍隊平定各縣,一鼓作氣地把濟陰郡、山陽全部拿下了。

    曹操一口氣得了兩郡,再回師進攻陳留,守將張超能力不足曹操,很快也被擊敗了,張超自盡,三族被曹操夷滅,僅一年不到的時間曹操就拿下了屬於呂布的三郡之地,加上自己的東郡,兗州五郡已經得了四郡了,後面張邈被殺,無主的泰山郡也順利地進入了曹操手中。至於兗州三國,國王們在地方早就沒了實權了,三國力量也不足以和曹操匹敵,在漢獻帝任命曹操為兗州牧,有了朝廷認可後,三國也只能順從曹操了。

    這一切勝利的起因,就在於這場定陶之戰,特別是一襲定陶的時候,如果沒有荀彧、程昱在甄城的經營,如果吳資能堅守定陶到呂布前來,如果呂布敢孤注一擲,以全部精銳和曹操對決的話,或許曹操都不能如此迅速地奪取三郡之地了。

    而以曹操當時的局勢來看,如果不能迅速打敗呂布的話,那要面對的就是呂布、吳資、張邈三方的夾擊,而自己軍少糧少,根本就耗不起,甚至最後很可能還會被呂布所殺,退一步講,就算曹操能逃出三方夾擊,可甄城勢必失去,光靠殘破的一郡之地,要如何硬幹三郡包圍呢?所以曹操最後要麼還是難逃一死,要麼就去袁紹小兄弟那裡吃一口救濟,那整個三國局勢乃至於整個歷史,可能就走向另外一種結局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二型水庫的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