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分互認,指實行學分制管理的不同高等院校之間,互相認可學生跨校所修的學分,一般限於選修課。例如,學生甲在A校,每年需修滿10學分的選修課,如果A校和B校實行了“學分互認”,那麼學生甲可以在A校修4分,B校修6分,這樣A校就認可了學生甲已完成當年的選修課學分任務。學分互認,也可稱之為“校內專升本”一般有兩種形式:1+3或者2+2的模式。學分互認全國承認所謂高校學分互認,是指學生除學習原來學校課程之外,還可以學習其他院校的相關課程,所得學分可以轉換為本校學分,同時本校學分也為其他院校所承認。近幾年,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在高教教學等領域出現了一些合作趨勢,其主要表現為在相鄰的學校間或“大學城”內開展合作,以實現資源優勢互補。 學分互認主要包括四方面工作:一是積極推進區域間、學校間和專業間的學分互認;二是承認學習者已有的學習和實踐經歷,並可折算成相應的學分;三是要建立學分銀行;四是改進和加強對於實行學分制的學校的教學安排和教學質量的檢查與評估,從互認、折算、管理和監控四個方面規範學分互認機制的政策保障。 中國高校之間的學分制管理差異很大,有的高校實行學年制,有的是學年學分制,有的正朝完全學分制過渡;從學分設定看,有的把17課時定為1學分,有的把16學時或15課時定為1學分。各學校規定學生每學期至少需修學分數及至多能修學分數也不盡相同。這就在高校之間劃出了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
學分互認,指實行學分制管理的不同高等院校之間,互相認可學生跨校所修的學分,一般限於選修課。例如,學生甲在A校,每年需修滿10學分的選修課,如果A校和B校實行了“學分互認”,那麼學生甲可以在A校修4分,B校修6分,這樣A校就認可了學生甲已完成當年的選修課學分任務。學分互認,也可稱之為“校內專升本”一般有兩種形式:1+3或者2+2的模式。學分互認全國承認所謂高校學分互認,是指學生除學習原來學校課程之外,還可以學習其他院校的相關課程,所得學分可以轉換為本校學分,同時本校學分也為其他院校所承認。近幾年,隨著高等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在高教教學等領域出現了一些合作趨勢,其主要表現為在相鄰的學校間或“大學城”內開展合作,以實現資源優勢互補。 學分互認主要包括四方面工作:一是積極推進區域間、學校間和專業間的學分互認;二是承認學習者已有的學習和實踐經歷,並可折算成相應的學分;三是要建立學分銀行;四是改進和加強對於實行學分制的學校的教學安排和教學質量的檢查與評估,從互認、折算、管理和監控四個方面規範學分互認機制的政策保障。 中國高校之間的學分制管理差異很大,有的高校實行學年制,有的是學年學分制,有的正朝完全學分制過渡;從學分設定看,有的把17課時定為1學分,有的把16學時或15課時定為1學分。各學校規定學生每學期至少需修學分數及至多能修學分數也不盡相同。這就在高校之間劃出了一條難以逾越的鴻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