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庫系統階段的資料管理具有以下特點:l 採用資料模型表示複雜的資料結構。資料模型不僅描述資料本身的特徵,還要描述資料之間的聯絡,這種聯絡透過存取路徑實現。透過所有存取路徑表示自然的資料聯絡是資料庫與傳統檔案的根本區別。這樣,資料不再面向特定的某個或多個應用,而是面向整個應用系統。資料冗餘明顯減少,實現了資料共享。l 有較高的資料獨立性。資料的邏輯結構與物理結構之間的差別可以很大。使用者以簡單的邏輯結構操作資料而無需考慮資料的物理結構。資料庫的結構分成使用者的區域性邏輯結構、資料庫的整體邏輯結構和物理結構三級。使用者(應用程式或終端使用者)的資料和外存中的資料之間轉換由資料庫管理系統實現。l 資料庫系統為使用者提供了方便的使用者介面。使用者可以使用查詢語言或終端命令操作資料庫,也可以用程式方式(如用C一類高階語言和資料庫語言聯合編制的程式)操作資料庫。l 資料庫系統提供了資料控制功能。例如,1。資料庫的併發控制:對程式的併發操作加以控制,防止資料庫被破壞,杜絕提供給使用者不正確的資料;2。資料庫的恢復:在資料庫被破壞或資料不可靠時,系統有能力把資料庫恢復到最近某個正確狀態;3。資料完整性:保證資料庫中資料始終是正確的;4。資料安全性:保證資料的安全,防止資料的丟失、破壞。l 增加了系統的靈活性。對資料的操作不一定以記錄為單位,可以以資料項為單位。
資料庫系統階段的資料管理具有以下特點:l 採用資料模型表示複雜的資料結構。資料模型不僅描述資料本身的特徵,還要描述資料之間的聯絡,這種聯絡透過存取路徑實現。透過所有存取路徑表示自然的資料聯絡是資料庫與傳統檔案的根本區別。這樣,資料不再面向特定的某個或多個應用,而是面向整個應用系統。資料冗餘明顯減少,實現了資料共享。l 有較高的資料獨立性。資料的邏輯結構與物理結構之間的差別可以很大。使用者以簡單的邏輯結構操作資料而無需考慮資料的物理結構。資料庫的結構分成使用者的區域性邏輯結構、資料庫的整體邏輯結構和物理結構三級。使用者(應用程式或終端使用者)的資料和外存中的資料之間轉換由資料庫管理系統實現。l 資料庫系統為使用者提供了方便的使用者介面。使用者可以使用查詢語言或終端命令操作資料庫,也可以用程式方式(如用C一類高階語言和資料庫語言聯合編制的程式)操作資料庫。l 資料庫系統提供了資料控制功能。例如,1。資料庫的併發控制:對程式的併發操作加以控制,防止資料庫被破壞,杜絕提供給使用者不正確的資料;2。資料庫的恢復:在資料庫被破壞或資料不可靠時,系統有能力把資料庫恢復到最近某個正確狀態;3。資料完整性:保證資料庫中資料始終是正確的;4。資料安全性:保證資料的安全,防止資料的丟失、破壞。l 增加了系統的靈活性。對資料的操作不一定以記錄為單位,可以以資料項為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