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708101331380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佛教禪宗六祖慧能的一首偈子,透過這首偈子,慧能確立了他在佛教禪宗中的地位,禪宗確立了在中國佛教中的最終地位。 禪宗最初由達摩傳入中國。是作為一個無名的小派別進入的。當時赫赫有名的,佔據主流地位的是律宗等派別。但禪宗在中國獲得了巨大的發展,並且最終成為中國佛教的主流,這和禪宗六祖惠能對佛教的貢獻有關係。 六祖惠能在禪宗歷史上是劃時代的人物。因為在六祖惠能時代,禪宗內部產生了一個重要的爭論,就是佛教修行究竟是“修身”成佛還是“修心”成佛的爭論。這個爭論,是透過神秀和慧能的兩首偈子表達出來的。 以神秀為代表的一派認為是要修身成佛,即所謂“身為菩提樹,心如明鏡臺”的偈子中概括的思想,認為如果不付出個人的艱苦努力,難以成佛。也就是成佛要透過持戒,要身體修行,要“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避免沾染上世間的“雜染”。這是當時禪宗一派的主流思想。 而惠能則嘲笑神秀的不徹底,他的觀點是,既然你神秀承認說“萬事皆空”,你的身體難道不是“空”嗎?既然身體也是“空”,你在“時時勤拂拭”什麼呢?所以,慧能認為神秀的觀點是錯誤的。慧能主張“修心”以成佛,即“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偈子中概括的思想,慧能說,只有解決了心的問題,就可以成佛。因為身是“空”,但“心”是實在的,因而修行只能是修心。慧能的偈子表示的是這樣一個理論體系。

  • 2 # dadazhu2

    一、該句含義:本來什麼都沒有,也沒有一個樣子,也沒有一個圖,或一個形相,所以根本什麼也沒有。既然什麼都沒有,塵埃又從那裡生出呢?根本就無所住了。

    二、出處:中國佛教禪宗六祖惠能大師著名的四句偈中的一句

    三、原文: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四、原文白話釋義:菩提原本比喻智慧,明亮的鏡子比喻清靜心。本來清靜,哪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擴充套件資料:

    一、惠能大師簡介:

    惠能(638—713),俗姓盧氏,三歲喪父,家境艱貧。二十四歲時,惠能辭母出家,往湖北黃梅東山寺參拜五祖弘忍大師。初為行者,隨眾勞役,踏碓舂米。寫了得法詩偈而備受弘忍賞識,成為禪宗六祖。

    二、惠能大師菩提偈的其他三偈:

    1、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佛性常清淨,何處有塵埃。

    白話釋義:本來就沒有菩提樹, 也並不是明亮的鏡臺。 只要性空,哪會有什麼塵埃?

    2、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明鏡本清淨,何處染塵埃!

    白話釋義:眾生的身體就是一棵覺悟的智慧樹, 眾生的心靈就象一座明亮的臺鏡。明亮的鏡子本來就很乾淨,哪裡會染上什麼塵埃?

    3、菩提只向心覓,何勞向外求玄?聽說依此修行,西方只在目前。

    白話釋義:菩提只是向著內心尋找,何必勞累向外界求取玄機?以此進行修行自身,極樂世界也就在眼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天方夜譚天方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