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觀韻山水

    600年前,當文藝復興的曙光劃破了中世紀黑暗夜空的時候,在遙遠的東方,有一種聲音,伴著胡笳長笛盪漾開來,讓中華民族痴迷了兩個多世紀。這就是誕生於南中國崑山腳下的Teana之音——崑曲。它自園林深處傳出,風雅了人世間的凡塵瑣俗,成為一種美麗的輝煌。

    推開厚重的朱門,轉過曲折的迴廊,拂去滿身塵埃,靜聽婉轉的水磨調,讓思緒飛回幾百年前的江南。彼時,崑曲自閨閣深處,覓一段錦屏人的春愁婉轉,化作一唱三嘆的小磨調,演繹了《牡丹亭》的一往情深;自華清池邊,尋一段大唐盛世的歌舞昇平,化作水袖飄飄,演繹了《長生殿》中的愛恨情愁;自落日樓頭,記一段末路英雄的漫漫長嘆,化作《夜奔》中林沖的英雄淚;自秦淮河畔,寫一段南朝往事,化作李香君的扇上桃花。

    崑曲之美,美在唱腔。沈寵綏在《度曲頌知》中說,崑曲“功深熔琢,氣無煙火,啟口輕圓,收音純細”。水磨調流麗悠遠,聽之足以蕩人。一唱三嘆中無論是閨閣閒愁、離人相思、興亡之嘆,都淋漓盡致,風情萬種,檀板慢拍中,讓人心魂搖曳,神思悠然。

    崑曲之美,美在演員指尖,遙指遠方,便成巍峨群山;輕點近處,便觀盪漾碧波。指尖成峰,指間繞水,青山綠水勾勒出崑曲之美。邊歌邊舞,水袖拋舞,時而牽住離愁別恨,時而翻出滿腔哀怨,時而繞出情思綿綿。舒展之間,道不盡的風致楚楚。

    崑曲之美,美在唱詞,“原來奼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殘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你可見杜麗娘獨立小庭深院,春光寂寂,瀲灩了她眉間的二分寂寞,三分相思,五分無奈。“東林伯仲,俺青樓皆知敬重,乾兒義子從新用,絕不了魏家種。”你可見李香君於筵席之上,目光清冷,大罵奸邪賊子,手持定情摺扇,握住的不止是忠貞的承諾,更是處在一個風雨飄搖的王朝中仍然堅持的節氣。“一代紅顏為君絕,千秋遺恨滴羅巾血,半行字是落命的碑碣,一抔土是斷腸墓穴。”你可見馬嵬坡上,三尺白綾牽住的豈止楊玉環柔白的脖頸,更是一個王朝的背影,一個帝王的無奈。

    崑曲如一幕永不謝幕的長劇,一次次場景變換,一年年的人物變遷,轉眼就是600年。殘破的工尺譜,雅緻的戲服,悠揚的笛聲,還殘留著崑曲風雅之美,然而這聲音太柔太細,以至於快要被歷史遺忘。我們的時代太繁華,燈紅酒綠,繁弦急管中,沒人願坐在戲臺前,聽妙喉婉轉,看水袖飄飄,如何在一方舞臺上演繹幾千年的滄桑浩蕩,一個人的命運起落。崑曲成了精雕細刻的檀香木,高貴典雅,卻不再實用。拉開崑曲這扇門,就會驚歎一句:“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

    戲曲其實是一種深情,會讓人明白千古情思、困頓、孤寂,不只自己一人。放慢腳步,給自己一種古典情懷,一份從容的心境。歲月流轉,心境變遷,回眸處,幾縷笛音,幾句唱詞,仍能撥動心絃。崑曲之美於心靈深處漸漸沉積,昇華為歲月帶不走的最美情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人類科幻的想象有邊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