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793642579239
-
2 # 不二菇涼耶
長媽媽——有愚昧迷信的一面,但她身上儲存著樸實善良的愛,令作者永生難忘。從長媽媽的身上,我們看到了魯迅對底層勞動人民的感情。他既揭示他們身上愚昧麻木的一面,也歌頌他們身上美好善良的一面。(質樸善良、愚昧麻木、勤勞)
藤野先生——一位日本醫學教授,因為表現出平等待人的態度,因為關心弱國子民的學業,他樸素而偉大的人格令人肅然起敬。他所做的一切都很平凡,沒有民族歧視,如果我們設身處地地想象魯迅當時的處境,便不難感受到這位老師的偉大之處。(嚴謹認真、平等待人、和藹可親)
範愛農——一位覺醒的知識分子,但是無法在黑暗社會立足。他無法與狂人一樣,最終與這個社會妥協,也無法像N先生一樣忘卻,所以他的內心痛苦、悲涼。(妥協、懦弱)
父親——父親曾讓童年魯迅困惑過,因為在他興高采烈地要去看五猖會時,勒令他背書。但是,魯迅從來沒有指責過自己的父親,他懺悔的是自己沒有讓父親安靜地死去,這讓他的心靈永遠不安永遠痛苦。由此我們可以感到魯迅先生對父親強烈的愛。在現實生活中,有的爸爸是無情的,他沒有關注到孩子在一步一步的努力,卻一味的敷衍孩子,令孩子自尊心受損,便會度日如年。(嚴厲、慈愛)
衍太太——給魯迅看不健康的畫,唆使魯迅偷母親的首飾變賣。而衍太太自己的孩子頑皮弄髒了自己的衣服,衍太太卻是要打罵的。魯迅表面上讚揚她,實際心中卻是鄙視衍太太的。因為這是個自私自利,多嘴多舌,喜歡使壞的婦人。
壽鏡吾——方正、質樸、博學。
阿長的為人
1.阿長是一個很不幸而又熱望一生平安的勞動婦女.
阿長連姓名都不為人所知,可見出身之低下.她享受不到教育的權利,不識字,沒文化.尤其不幸的是,“青年守寡”,在別人家做女工,一年功夫只能告假幾天回家.阿長相信命運.遭遇了守寡的不幸,在含辛茹苦的女工生涯中,她對生活並無更高的要求,但求“一年到頭,順順流流”.她相信兒童金口,鄭重其事地要孩子大年初一睜開眼就向她祝福.好像新的一年的運氣,全在孩子有沒有“恭喜”她,要是不說,可就惶急了,說了,開心得什麼似的.普通人都有美好的願望.阿長這個不幸的寡婦只求平平安安,魯迅回憶起來,對她充滿同情.
2.阿長是一個沒有文化的粗人,卻是民間文化的載體.
阿長沒有文化,不免粗俗,性格又很外向,來到周家做女工,也不知收斂,一味適性任情,“常喜歡切切察察”.人胖,睡相也不好.在溫文爾雅的主人家就顯得格外粗俗,連小主人都對她討厭之極.阿長知道許多事情、許多道理,可以說,她是民間文化的載體.其中不免有迷信的成分,諸如什麼“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裡,不應該走進去”.也有落後的成分,諸如認為孩子拔草、翻石頭就是頑皮,這是落後的兒童教育觀.但是,課文所寫,迷信、落後的東西並不多,多數是不錯的.正月初一,要孩子恭喜,吃福橘,乃是吉利文化.飯粒落在地上,必須揀起來,這是珍惜勞動果實.不要從曬褲子用的竹竿底下鑽過去,這是講究形象.不該說“死掉”,必須說“老掉了”,這是避諱修辭.至於阿長講長毛,可見民間對長毛的傳說,是珍貴的歷史資料,於我們認識太平軍不無裨益.
3.阿長對孩子傾注一片心血.
前半部分雖然用的是抑筆,但說的是兒時的心理,其實阿長對孩子的關愛是前後一致的,並非平時不好,惟獨買《山海經》算是做了一件好事.阿長對孩子的關愛,就她的本意來說,是要孩子乾淨、安全,有教養,她總是為孩子操心.“煩瑣”正說明她悉心教養.當然她不懂兒童心理,許多做法違拗兒童心理,使孩子感覺討厭、麻煩.買《山海經》則是叫孩子稱心如意的一回.阿長自己沒有讀過書,見孩子念念不忘《山海經》,卻來問《山海經》是怎麼一回事;並且,她把孩子的心願一直掛在心上,想方設法買來了《山海經》,這部書成了魯迅“最初得到,最為心愛的寶書”.魯迅是一輩子跟書打交道的大文學家,而第一部寶書是阿長給買的,阿長之值得魯迅紀念是理所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