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萌萌0207

    語言的節奏感,不僅是聲音的重複給人造成的感覺,而是把人們對文詞、思想、行動以及美的感受都鼓動起來了,因而也就產生了藝術的力量。這種節奏感既反映了強烈、深厚、激動的情緒,又有著連綿不斷、起伏不停的音律。作者詮釋了對於生命的理解,對於“匆匆”的體悟。

    連貫的排比以它的氣勢給人一種強烈的力量,浸潤著人的心靈,讓人們在接連不斷的排比之中,引起語言的愉快,產生深刻的節奏美感。

    擴充套件資料

    寫作背景:

    《匆匆》寫於1922年3月,恰逢“五四”運動落潮期。 當時的“五四” 知識青年忙於救國,忙於追求進步;他們備受當時政治環境的壓迫, 卻沒有停止追求進步的腳步;他們苦惱、彷徨, 卻在冷靜的沉思後, 繼續追趕人生的路。

    “五四”運動落潮期的現實情況讓朱自清失望,但作者在彷徨中並不甘心於沉淪。朱自清站在他的“中和主義”立場上執著地探尋與追求。作者認為:“生活中的各種過程都有它獨立的意義和價值——每一剎那有它的意義與價值!每一剎那在持續的時間裡,有它相當的位置。”(朱自清《給俞平伯的信》一文中的內容)朱自清依託春景激發內心情感,藉助想象釋懷美好。

    《匆匆》現代傑出的散文家朱自清寫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扣“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西方還有那些思想家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