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洲是一首典型的鄉愁詩。因為此詩的寫作背景是,年過半百、對政治早已心恢意懶的王安石,已經歷了兩次因推行新法而被罷相的坎坷遭遇,此次的再次被起用為相,他曾兩次辭官而未獲準,因而他的赴任是勉強的、違心的。就在他上任後,又多次請求解除宰相職務,並終於在復出後的第二年,終於如願以償地再度罷相。顯而易見,這種際遇心境下,寫作《泊船瓜洲》,也就難免字裡行間,不貯滿憂鬱、傷感、消沉之情,也就難免不對即將遠離的家鄉懷有深深的眷戀之意了,他是絕不可能如某些學者所說的,會以“春風又綠江南岸”來喻皇恩浩蕩,來抒發什麼因如願以償的復出和將開創變法新局面而欣喜異常的感情了。詩的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就是這種剪不斷理還亂的一腔鄉愁的真實寫照:詩人還未遠離家鄉,就已為何時能返家鄉而愁緒滿腹了呢? 由此再來看“春風又綠江南岸”,就知此句的重心在“又”而非“綠”了,詩人並非著意刻畫江南美景,因為“綠”本是春天的最常見最平常之景,只是實寫,理應毫無特別精彩之處,只是《容齋隨筆》的煉字故事使這平常無奇之“綠”字才有了特殊的語言的魅力。其實,講到寫江南春天之美,只要與白居易的《憶江南》詞相比,就可看出高下文野之分了。但這裡並無貶低詩人之意,只是要說明,詩人寫作此句的重心,並沒有放在“綠”字,而是放在了“又”字上,要表達的是:無情之春風尚且知道一年一度“又”回江南,而作為對故鄉情濃意切的詩人,卻恰恰在“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時候,離開江南的家鄉,違心地重登仕途,這裡有自責,更有著人生的無奈,還有著對前途的擔憂。這一去,前途吉凶莫測,不知何時才“又”能回到江南的家中呢?一個“又”字,融情於景,實在是詩人滿心難以排遺的鄉愁的自然的流露。 把握了全詩的感情基調後,再來看詩的前兩句,“京口瓜洲一水間”的“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的“只隔”,顯然在情感上與“又”一脈相承,寫的都是家鄉雖近在咫尺,卻不能像春風一樣,一年一次定時的又來相會,知何時再能相見的悵惘之情。水間’,以愉快的筆調寫他從京口渡江,又有了新解:“我們常常引“春風又綠江南岸”來喻形勢的大好,其實大違詩之本意,那個又字怎講,沒有了落實。唯此,許多人以欣然之意來讀“春風又綠江南岸”並將之作為喜慶美景的喻詞,都是有違該詩原主旨的誤讀誤解
泊船瓜洲是一首典型的鄉愁詩。因為此詩的寫作背景是,年過半百、對政治早已心恢意懶的王安石,已經歷了兩次因推行新法而被罷相的坎坷遭遇,此次的再次被起用為相,他曾兩次辭官而未獲準,因而他的赴任是勉強的、違心的。就在他上任後,又多次請求解除宰相職務,並終於在復出後的第二年,終於如願以償地再度罷相。顯而易見,這種際遇心境下,寫作《泊船瓜洲》,也就難免字裡行間,不貯滿憂鬱、傷感、消沉之情,也就難免不對即將遠離的家鄉懷有深深的眷戀之意了,他是絕不可能如某些學者所說的,會以“春風又綠江南岸”來喻皇恩浩蕩,來抒發什麼因如願以償的復出和將開創變法新局面而欣喜異常的感情了。詩的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就是這種剪不斷理還亂的一腔鄉愁的真實寫照:詩人還未遠離家鄉,就已為何時能返家鄉而愁緒滿腹了呢? 由此再來看“春風又綠江南岸”,就知此句的重心在“又”而非“綠”了,詩人並非著意刻畫江南美景,因為“綠”本是春天的最常見最平常之景,只是實寫,理應毫無特別精彩之處,只是《容齋隨筆》的煉字故事使這平常無奇之“綠”字才有了特殊的語言的魅力。其實,講到寫江南春天之美,只要與白居易的《憶江南》詞相比,就可看出高下文野之分了。但這裡並無貶低詩人之意,只是要說明,詩人寫作此句的重心,並沒有放在“綠”字,而是放在了“又”字上,要表達的是:無情之春風尚且知道一年一度“又”回江南,而作為對故鄉情濃意切的詩人,卻恰恰在“春風又綠江南岸”的時候,離開江南的家鄉,違心地重登仕途,這裡有自責,更有著人生的無奈,還有著對前途的擔憂。這一去,前途吉凶莫測,不知何時才“又”能回到江南的家中呢?一個“又”字,融情於景,實在是詩人滿心難以排遺的鄉愁的自然的流露。 把握了全詩的感情基調後,再來看詩的前兩句,“京口瓜洲一水間”的“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的“只隔”,顯然在情感上與“又”一脈相承,寫的都是家鄉雖近在咫尺,卻不能像春風一樣,一年一次定時的又來相會,知何時再能相見的悵惘之情。水間’,以愉快的筆調寫他從京口渡江,又有了新解:“我們常常引“春風又綠江南岸”來喻形勢的大好,其實大違詩之本意,那個又字怎講,沒有了落實。唯此,許多人以欣然之意來讀“春風又綠江南岸”並將之作為喜慶美景的喻詞,都是有違該詩原主旨的誤讀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