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可靠性原則
如實地反映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不弄虛作假
2、相關性原則
所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能夠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以滿足會計資訊使用者的需要。
3、可理解性原則
指企業的會計核算和編制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清晰明瞭,便於理解和利用。
4、可比性原則
指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按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指標應當息口徑一致、相互可比。
各位考生這裡需要注意的是:(1)、同企業不同時期;(2)、不同企業相似業務
5、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
指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核算,而不應當僅僅按照它們的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
這點在實務中的應用案例主要有:(1)合併報表的編制;(2)融資租賃的會計處理;(3)售後回購;(4)售後回租。
6、重要性原則
重要性原則是指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對交易或事項應當區別其重要程度,採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對資產、負債、損益等有較大影響,並進而影響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據以作出合理判斷的重要會計事項,必須按照規定的會計方法和程式進行處理,並在財務會計報告中予以充分、準確地披露;對於次要的會計事項,在不影響會計資訊真實性的情況下,可適當簡化會計核算手續。
重要程度如何來進行判斷呢?只要具備下列中的一條即可認定為重要事項。
(1)金額規模達到一定程度時,應界定為重要資訊;
(2)指標本質上屬於重要資訊,比如淨利潤。
7、謹慎性原則
指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的要求,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少計負債或費用。
8、及時性原則
指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及時進行,不得提前也不得滯後。
1、可靠性原則
如實地反映實際發生的交易或事項,不弄虛作假
2、相關性原則
所提供的會計資訊應當能夠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以滿足會計資訊使用者的需要。
3、可理解性原則
指企業的會計核算和編制的財務會計報告應當清晰明瞭,便於理解和利用。
4、可比性原則
指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按規定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指標應當息口徑一致、相互可比。
各位考生這裡需要注意的是:(1)、同企業不同時期;(2)、不同企業相似業務
5、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
指應當按照交易或事項的經濟實質進行會計核算,而不應當僅僅按照它們的法律形式作為會計核算的依據。
這點在實務中的應用案例主要有:(1)合併報表的編制;(2)融資租賃的會計處理;(3)售後回購;(4)售後回租。
6、重要性原則
重要性原則是指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對交易或事項應當區別其重要程度,採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對資產、負債、損益等有較大影響,並進而影響財務會計報告使用者據以作出合理判斷的重要會計事項,必須按照規定的會計方法和程式進行處理,並在財務會計報告中予以充分、準確地披露;對於次要的會計事項,在不影響會計資訊真實性的情況下,可適當簡化會計核算手續。
重要程度如何來進行判斷呢?只要具備下列中的一條即可認定為重要事項。
(1)金額規模達到一定程度時,應界定為重要資訊;
(2)指標本質上屬於重要資訊,比如淨利潤。
7、謹慎性原則
指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的要求,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少計負債或費用。
8、及時性原則
指企業的會計核算應當及時進行,不得提前也不得滯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