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秦淮河的鄉情散文:
到南京的那天傍晚,我們去了夫子廟。夫子廟是南京的標誌性建築,位於秦淮河畔。東吳形勝,江南自古繁華。我真正想看的是秦淮河,這條自古繁華,文人騷客雲集,豔貫金陵的勝地。
離南京越近,越是時不時想起這首描寫南京的詩:“江雨霏霏江草霽,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六朝古都呀,總該留著古蹟給我們參觀吧,我心裡還是很期待的。
初見夫子廟,有些震驚。我們應該是從夫子廟的後門進入的(當時並不知),所以除了那個很有古風的牌坊外,未見和夫子廟這個名字有任何關係的建築。牌坊後門一溜的臭豆腐小攤,再往後就是夜間也亮如白晝的專賣店。夫子廟難道沒有廟?不是該放個孔子像什麼的嗎?在哪兒呢?
慢慢深入,總算看到廟宇了,是尊經閣!在裡面繞了一圈,亭臺,廊道,假山,學府,未見孔子。出去又是小巷中的小商品鋪。隱隱有廟宇的一角飛出。其實我對孔夫子廟興趣不大,完全是好奇夫子廟這名字的內涵。想想這孔夫子廟藏身在汪汪商鋪中,也有趣的很!好在後面那些小巷的建築風格皆是徽派古建,白牆青瓦紅柱,挑簷鏤窗疊拱,在一片紅燈籠的照耀下,也顯得溫馨和諧。
直到走出小巷,看到秦淮河上的那面亮堂的雙龍照璧,我們才算見到了夫子廟的正門和門內的夫子。正門外臨河建有一座牌坊,寫著天下文樞,據說是顏真卿的字。因為南京夫子廟是“前廟後學”二合一的,所以這座牌坊成了夫子廟之廟的標誌。
見到秦淮河了,我們擠著人群往前。我則一直盯著對岸那面照璧和旁邊一家酒樓的外牆上寫著的“秦淮人家”四個大字。恍惚覺得這幾個字很熟悉,卻想不起來在哪裡見過。上面的題名隔得太遠,也看不清。岸邊泊著一排遊船,還有幾艘悠閒地徜徉著,河水映著船上的燈火,疊影重重,有些不真實的絢麗。於是很自然地又想起一首詩:“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狠,隔江尤唱後庭花。”
想像當年秦淮河的繁華,槳聲燈影,歌舞昇平,再看今日此地之熱鬧,恐尤勝當年。不由感嘆:南京哪來的這麼多人?!
秦淮河兩岸是很大一片的步行街商業區,從秦淮河橋上走過,沒有了河上的絢爛燈火,人也即刻少了許多。遠遠地望見一條幽靜的小巷,巷子口的門眉上寫著烏衣巷。有些疑惑地走過去,烏衣巷不是沒有找到很確切的位置嗎?走近一看,果然。這裡也只是烏衣巷的一部分。
劉禹錫的那首詩我還是比較喜歡的:“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描寫秦淮河的鄉情散文:
到南京的那天傍晚,我們去了夫子廟。夫子廟是南京的標誌性建築,位於秦淮河畔。東吳形勝,江南自古繁華。我真正想看的是秦淮河,這條自古繁華,文人騷客雲集,豔貫金陵的勝地。
離南京越近,越是時不時想起這首描寫南京的詩:“江雨霏霏江草霽,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臺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六朝古都呀,總該留著古蹟給我們參觀吧,我心裡還是很期待的。
初見夫子廟,有些震驚。我們應該是從夫子廟的後門進入的(當時並不知),所以除了那個很有古風的牌坊外,未見和夫子廟這個名字有任何關係的建築。牌坊後門一溜的臭豆腐小攤,再往後就是夜間也亮如白晝的專賣店。夫子廟難道沒有廟?不是該放個孔子像什麼的嗎?在哪兒呢?
慢慢深入,總算看到廟宇了,是尊經閣!在裡面繞了一圈,亭臺,廊道,假山,學府,未見孔子。出去又是小巷中的小商品鋪。隱隱有廟宇的一角飛出。其實我對孔夫子廟興趣不大,完全是好奇夫子廟這名字的內涵。想想這孔夫子廟藏身在汪汪商鋪中,也有趣的很!好在後面那些小巷的建築風格皆是徽派古建,白牆青瓦紅柱,挑簷鏤窗疊拱,在一片紅燈籠的照耀下,也顯得溫馨和諧。
直到走出小巷,看到秦淮河上的那面亮堂的雙龍照璧,我們才算見到了夫子廟的正門和門內的夫子。正門外臨河建有一座牌坊,寫著天下文樞,據說是顏真卿的字。因為南京夫子廟是“前廟後學”二合一的,所以這座牌坊成了夫子廟之廟的標誌。
見到秦淮河了,我們擠著人群往前。我則一直盯著對岸那面照璧和旁邊一家酒樓的外牆上寫著的“秦淮人家”四個大字。恍惚覺得這幾個字很熟悉,卻想不起來在哪裡見過。上面的題名隔得太遠,也看不清。岸邊泊著一排遊船,還有幾艘悠閒地徜徉著,河水映著船上的燈火,疊影重重,有些不真實的絢麗。於是很自然地又想起一首詩:“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狠,隔江尤唱後庭花。”
想像當年秦淮河的繁華,槳聲燈影,歌舞昇平,再看今日此地之熱鬧,恐尤勝當年。不由感嘆:南京哪來的這麼多人?!
秦淮河兩岸是很大一片的步行街商業區,從秦淮河橋上走過,沒有了河上的絢爛燈火,人也即刻少了許多。遠遠地望見一條幽靜的小巷,巷子口的門眉上寫著烏衣巷。有些疑惑地走過去,烏衣巷不是沒有找到很確切的位置嗎?走近一看,果然。這裡也只是烏衣巷的一部分。
劉禹錫的那首詩我還是比較喜歡的:“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