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102614469932

    第三批判簡單來說,就是對“人類第三種官能的分析,此官能讓人類可以判斷一物件為優美或崇高”作為官能的美學判斷力,既非對可能經驗作出知識判斷的理解力(由第一批判處理),亦非決定何為善,何為合道德的道德理性(歸入第二批判或者說道德形而上學),而是對物件之形式的判斷。當物件之形式合乎人類固有之內在形式時,有優美的判斷;當物件之體量超過感官的限度,而人類強行以理性予以把捉(強行將之理解為“無限))時,則有崇高的判斷。以上一段是對第三批判基本論題的粗陋總結;此書即使在康德的著作中,也算是難以理解之處最多的(在我看來第一批判比它清晰一萬倍)。關於其歷史影響,就我淺薄的知識視域內可見的,可以簡略描述如下:首先,康德的整體哲學,是德國浪漫主義最接近,也最重要的思想背景。根據本雅明《論德國浪漫主義的”批判“概念》一文,他的反思性的思想進路對於德國浪漫主義(施萊格爾、諾瓦利斯)極其真正的思想之父費希特來說,至關重要。另外歌德和席勒也是第三批判的忠實讀者,因此其對美的合理性定義,也可以說影響了德國古典主義。其次,歐美新批評亦可以說是完全康德式的。瑞恰慈(沒記錯的話……雖然導師是新批評專家不過我功課比較爛一點,所以……)就明確地提出,其哲學基礎絕非黑格爾,而是康德。因為康德的美學,在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絕對的形式主義的。當然,整個現代後期的形式論思潮中的諸多幹將,或許並沒有那麼深的康德主義傾向;作為形式論最重要的支點,結構主義就很難直接說是康德式的。最後,中期浪漫主義(19世紀以後)的美學,大體以康德批判為其基石,最典型的就是黑格爾和尼采。尼采在《道德的譜系》第三章中對康德”非功利“這一形式主義概念的批判,雖然未必最為典型但是頗為扼要。P.S:文學理論史很多細節已經記不太清楚,這兩年懶+研究眼光狹隘化的鍋,因此以上答案中只能機智地掠過真正重要的思想史梳理部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文人最喜歡的山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