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南海的海松樹和南非洲的水瓶樹,一旦發生火災,最多葉子被燒掉,來年照樣發新葉,正常開花結果。
南海一帶,生長著海松樹,用它的木材做成菸斗,即使是成年累月的煙燻火燒,也燒不壞。當人們用一根頭髮繞在菸斗柄上,用火柴去燒時,頭髮居然燒不斷。因為海松的散熱能力特別強,加上它木質堅硬,特別耐高溫,所以不怕火燒。
長在非洲南部的水瓶樹,高大粗壯,主幹高達幾十米,直徑2米多,遠看酷似一個巨大的啤酒瓶。此樹除“瓶口”有稀少的枝條樹葉外,其他別無分枝。所有的水分集中貯存在樹幹裡,藏量可達一噸左右,所以水瓶樹既不怕乾旱,也不怕火燒,即使附近的灌木叢林都燒光了,它依然如故,最多隻是毀損一些枝條樹葉,次年雨季一到,又會長枝長葉。
“一點星星火,能毀萬頃林”。火災是破壞森林植被的主要元兇,是森林的大敵,人類曾為撲救森林火災付出巨大的代價。1978年大興安嶺林區火災,人們至今記憶猶新。森林火災重在預防,而森林防火又是一門涉及多專業、多學科的綜合性工作。在與火魔長期的鬥爭中,人類發現有不少綠色物能有效阻止大火蔓延,是天然的“消防員”。
木荷就是其中一位,它是防火樹種中的佼佼者,素有“燒不死”之稱。木荷的防火本領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草質的樹葉含水量達42%左右,也就是說,在它的樹葉成分中,有將近一半是水分。這種含水超群的特性,使得一般的山火奈何不了它。二是它樹冠高大,葉子濃密。一條由木荷樹組成的林帶,就像一堵高大的防火牆,能將熊熊大火阻斷隔離。三是它的種子輕薄,擴散能力強。木荷種子薄如紙,每公斤達20多萬粒。種子成熟後,能在自然條件下隨風飄播60至100米,這就為它擴大繁殖奠定了基礎。四是它有很強的適應性。既能單樹種形成防火帶,又能混生於松、杉、樟等林木之中,起到區域性防燃阻火的作用。五是木質堅硬,再生能力強。堅硬的木質增強了它的拒火能力,更驚奇的是,即使頭年過火,被燒傷的木荷樹第二年就萌發出新枝葉,恢復生機。這種林木主產於中國中部至南部的廣大山區,既是良好的用材林,又是美麗的觀賞林,但人類越來越欣賞它的防火特長。有的將它混種於其它林木之中,有的以它為主體,種成防火林帶,均收到了良好效果。
生長在澳洲西部特貝城鎮內的噴水樹,樹根粗壯繁密,它們猶如一臺臺安裝在地下的抽水泵,而粗壯的樹幹就成了貯水罐。一旦附近發生火情,消防人員只要在樹幹挖一個小洞,樹幹中的水就會像自來水一樣自動噴出,供人們應急滅火。
紡錘樹生長在旱季特長的南美洲巴西東部。此樹天生兩頭細,中間粗,酷似一隻大紡錘。由於此樹只長稀疏的幾根樹杈,遠看既像一根大蘿蔔,又像一個大花瓶,所以又叫蘿蔔樹、花瓶樹。一株30米高的樹,體內可貯2噸多水,紊有“植物水塔”的美譽,為巴西的珍奇樹種之一。
不久前,科學家在非洲的安哥拉的密林中還發現生長著一種奇怪的樹木——“梓柯樹”。這種樹的樹杈上生長著饅頭大的節苞,節苞裡充滿了像水那樣透明的液汁,節苞表面有密密麻麻的細小的網眼。讓人驚歎的是,它不僅不怕火燒,還擁有“自動滅火器”。一旦遇到周圍起火,梓柯樹就會把節苞裡的液汁噴射出來,撲滅火苗。
有一位科學家曾親身領教過這種樹對火的敏感性,他有意在一棵梓柯樹下,用打火機點火吸菸,當他的打火機中的火光一閃,頓時從樹中噴出無數白色的液體泡沫,劈頭蓋臉地朝這位科學家的頭上身上撲來,打火機的火焰被立刻熄滅,而這位科學家也從頭到腳都是白沫,渾身溼透,狼狽不堪。
經化學家分析,這些液體中含有大量的四氯化碳。梓柯樹對火特別敏感,只要它的附近出火光,梓柯樹立刻會對節苞發出命令,而節苞馬上會噴射出液體泡沫,把火焰撲滅,保證自己周圍的林木不受火災的危害。生物學家估計,這種特殊“滅火”本領可能是一種遺傳下來的保護自身的植物生理機能。我們現時所用的滅火筒,大多數滅火劑就是四氯化碳。這種樹竟然比人類更先使用了化學滅火劑。人們稱這種神奇的梓柯樹為森林火災的剋星,它真不愧是森林火災的模範“消防員”。
在美國,經過對大量樹木進行耐熱和抗火試驗,以及經過長期的篩選和認真的培育,最後選出了14種不易燃燒的樹木,按一定比例、方式栽培在森林裡,就能成為防止森林火災的天然屏障。在中國的三明市,林業工作者指導廣大群眾在林間山脊處營造耐火性強的木荷、火力楠、阿丁香等樹種做防護林帶。在山腳林地四周,營造比較耐火的金桔、楊梅、棕櫚、油茶、茶葉等經濟林,做防護林帶,不僅獲得較好經濟效益,同時,對阻隔和控制森林火災的蔓延都已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廣東省已建成以木荷為主的生物防火林帶,在全省形成木荷化、網路化的生物防火格局,為中國發展生物防護林,提供了良好的經驗,值得推廣。
中國南海的海松樹和南非洲的水瓶樹,一旦發生火災,最多葉子被燒掉,來年照樣發新葉,正常開花結果。
南海一帶,生長著海松樹,用它的木材做成菸斗,即使是成年累月的煙燻火燒,也燒不壞。當人們用一根頭髮繞在菸斗柄上,用火柴去燒時,頭髮居然燒不斷。因為海松的散熱能力特別強,加上它木質堅硬,特別耐高溫,所以不怕火燒。
長在非洲南部的水瓶樹,高大粗壯,主幹高達幾十米,直徑2米多,遠看酷似一個巨大的啤酒瓶。此樹除“瓶口”有稀少的枝條樹葉外,其他別無分枝。所有的水分集中貯存在樹幹裡,藏量可達一噸左右,所以水瓶樹既不怕乾旱,也不怕火燒,即使附近的灌木叢林都燒光了,它依然如故,最多隻是毀損一些枝條樹葉,次年雨季一到,又會長枝長葉。
“一點星星火,能毀萬頃林”。火災是破壞森林植被的主要元兇,是森林的大敵,人類曾為撲救森林火災付出巨大的代價。1978年大興安嶺林區火災,人們至今記憶猶新。森林火災重在預防,而森林防火又是一門涉及多專業、多學科的綜合性工作。在與火魔長期的鬥爭中,人類發現有不少綠色物能有效阻止大火蔓延,是天然的“消防員”。
木荷就是其中一位,它是防火樹種中的佼佼者,素有“燒不死”之稱。木荷的防火本領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草質的樹葉含水量達42%左右,也就是說,在它的樹葉成分中,有將近一半是水分。這種含水超群的特性,使得一般的山火奈何不了它。二是它樹冠高大,葉子濃密。一條由木荷樹組成的林帶,就像一堵高大的防火牆,能將熊熊大火阻斷隔離。三是它的種子輕薄,擴散能力強。木荷種子薄如紙,每公斤達20多萬粒。種子成熟後,能在自然條件下隨風飄播60至100米,這就為它擴大繁殖奠定了基礎。四是它有很強的適應性。既能單樹種形成防火帶,又能混生於松、杉、樟等林木之中,起到區域性防燃阻火的作用。五是木質堅硬,再生能力強。堅硬的木質增強了它的拒火能力,更驚奇的是,即使頭年過火,被燒傷的木荷樹第二年就萌發出新枝葉,恢復生機。這種林木主產於中國中部至南部的廣大山區,既是良好的用材林,又是美麗的觀賞林,但人類越來越欣賞它的防火特長。有的將它混種於其它林木之中,有的以它為主體,種成防火林帶,均收到了良好效果。
生長在澳洲西部特貝城鎮內的噴水樹,樹根粗壯繁密,它們猶如一臺臺安裝在地下的抽水泵,而粗壯的樹幹就成了貯水罐。一旦附近發生火情,消防人員只要在樹幹挖一個小洞,樹幹中的水就會像自來水一樣自動噴出,供人們應急滅火。
紡錘樹生長在旱季特長的南美洲巴西東部。此樹天生兩頭細,中間粗,酷似一隻大紡錘。由於此樹只長稀疏的幾根樹杈,遠看既像一根大蘿蔔,又像一個大花瓶,所以又叫蘿蔔樹、花瓶樹。一株30米高的樹,體內可貯2噸多水,紊有“植物水塔”的美譽,為巴西的珍奇樹種之一。
不久前,科學家在非洲的安哥拉的密林中還發現生長著一種奇怪的樹木——“梓柯樹”。這種樹的樹杈上生長著饅頭大的節苞,節苞裡充滿了像水那樣透明的液汁,節苞表面有密密麻麻的細小的網眼。讓人驚歎的是,它不僅不怕火燒,還擁有“自動滅火器”。一旦遇到周圍起火,梓柯樹就會把節苞裡的液汁噴射出來,撲滅火苗。
有一位科學家曾親身領教過這種樹對火的敏感性,他有意在一棵梓柯樹下,用打火機點火吸菸,當他的打火機中的火光一閃,頓時從樹中噴出無數白色的液體泡沫,劈頭蓋臉地朝這位科學家的頭上身上撲來,打火機的火焰被立刻熄滅,而這位科學家也從頭到腳都是白沫,渾身溼透,狼狽不堪。
經化學家分析,這些液體中含有大量的四氯化碳。梓柯樹對火特別敏感,只要它的附近出火光,梓柯樹立刻會對節苞發出命令,而節苞馬上會噴射出液體泡沫,把火焰撲滅,保證自己周圍的林木不受火災的危害。生物學家估計,這種特殊“滅火”本領可能是一種遺傳下來的保護自身的植物生理機能。我們現時所用的滅火筒,大多數滅火劑就是四氯化碳。這種樹竟然比人類更先使用了化學滅火劑。人們稱這種神奇的梓柯樹為森林火災的剋星,它真不愧是森林火災的模範“消防員”。
在美國,經過對大量樹木進行耐熱和抗火試驗,以及經過長期的篩選和認真的培育,最後選出了14種不易燃燒的樹木,按一定比例、方式栽培在森林裡,就能成為防止森林火災的天然屏障。在中國的三明市,林業工作者指導廣大群眾在林間山脊處營造耐火性強的木荷、火力楠、阿丁香等樹種做防護林帶。在山腳林地四周,營造比較耐火的金桔、楊梅、棕櫚、油茶、茶葉等經濟林,做防護林帶,不僅獲得較好經濟效益,同時,對阻隔和控制森林火災的蔓延都已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廣東省已建成以木荷為主的生物防火林帶,在全省形成木荷化、網路化的生物防火格局,為中國發展生物防護林,提供了良好的經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