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977671246998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這麼一句話,“百無一用是書生”,其實這是一句詩,出自於清朝詩人黃景仁的《雜感》,黃景仁(1749年-1783年),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常州府武進縣(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縣)人,宋朝詩人黃庭堅後裔, 清代詩人。

    黃景仁四歲而孤,家境清貧,少年時即有詩名,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為求生計開始四方奔波,一生窮困潦倒。乾隆四十六(1781年)被任命為縣丞,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病逝。

    《雜感》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

    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用是書生。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這首可以說是淺顯易懂,只從表面,便是能夠理解這首詩的意思,不過可能很多並不知道,那一句百無一用是書生,原來是出自這一首詩。

    黃景仁一生可以說是懷才不遇,一直鬱郁不得志,可以說是非常的悲慘,所以他才會有說百無一用是書生。那麼書生是不是說,真的百無一用呢?其實這是詩人的一種自嘲,他想到自己寒窗苦讀了大半輩子,可是卻依舊還是窮困潦倒,並沒有改變什麼。我們都知道這對於一個書生來說,他根本不會做生意,也不會種莊稼,想要生存下去,那麼只能是去教書。

    古代不是有這麼一句,不為良相,即為名醫,也就是說,一個讀書人,如果不能夠做宰相的話,那麼就去做一位名醫。但是我們都知道,做宰相那有那麼容易的事?即使是做一位名醫,那同樣也是需要從小開始,一個書生,他從小就開始讀書,到了一大半年紀,想要去學醫,那也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了。

    黃景仁無非是覺得自己一輩子,既沒有科舉考上,而且即不會做生意,也不會種莊稼,所以才會說百無一用是書生。應當說這是非常的無奈,試想一個有著遠大抱負的人,而且又有才,可是卻偏偏無法出頭,不能進入到仕途,不能夠造福一方的百姓,這對於我們的詩人來說,那是非常的苦悶。

    黃景仁寫過很多的詩,在清朝他可以說是一位偉大的詩人,而且他的詩在當時也是有著極高的聲譽,可即使是這樣,他還是沒有用武之地。我們都知道官場,那是需要打點,再說黃景仁窮困潦倒,也沒有錢去打點,自然是再有才華,那也是會被淹沒。

    百無一用是書生,這是對於讀書,已經感到了失望,自己有著一肚子的才華,卻是沒有用武之地,這對於任何人來說,那都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其實古代這樣的例子很多,有一些人明明是滿腹經綸,可是在科舉的路上,還是一路受挫,始終也沒有辦法進入到仕途,一些人的才華也就這樣被浪費,他們的意志,也一點一點地被消磨掉了,這不得不說,那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電影之數百億中那些鏡頭模仿惡搞了其他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