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知足常樂0724

    美國NASA與火星探測器進行資料交換都是透過無線電調變解調器發射,在地面多處多地方不同位置安裝有接受器(接受天線)。因為火星距離地球太遠了,訊號速度從火星跑到地球要時間比較長。無線電發射和接受頻段一般都是一級保密的,不然其它國家可以竊取你發射的機密。

    等你長大了,到我們國家的太空衛星及通訊中心便知道是怎麼一回事。例如中國的天眼就是專門接受太空(宇宙)中的電訊號來分析外太空的。

  • 2 # 世界著名畫家鄭美琰

    雖然人類尚未在火星上留下足跡,但我們已經向這顆紅色星球派遣了多個機器人探險家,其中包括“機遇”號和“好奇”號火星車以及不久前發射的“洞察”號著陸器。在這些機器人的幫助下,我們將加深對火星的認知,進一步確定這顆星球曾經或者現在是否有生命存在。

    6月7日,“好奇”號自拍照

    在距地球1.26億公里的荒涼火星,一個四驅越野車大小的機器人(美國宇航局的“好奇”號火星車)在太陽昇起後醒來。與過去6年度過的每一天一樣,它在等待指令。火星時間上午9點半左右,15分鐘前從加州發出的指令抵達火星:前進10米,方位角45度,啟動自主模式,開車。“好奇”號隨即執行指令,以每小時35到110米的速度朝著指定地點緩慢前行。

    美國宇航局科學家查爾斯·馬勒斯皮,身旁放著“好奇”號火星樣本分析儀的複製品

    一個微型實驗室

    由於電量有限加之結構上的其它限制,“好奇”號每天的行進距離在100米左右。這輛火星車當前的紀錄是在一天內行進了220米。抵達目的地後,17個成像裝置將對周邊區域進行成像。“好奇”號會向岩石發射鐳射,其它車載工具對科學家感興趣的岩石進行鑽孔,收集樣本進行分析。

    “好奇”號5月在火星上鑽的孔洞,以收集岩石樣本

    “好奇”號專案科學家查爾斯馬勒斯皮表示:“‘好奇’號的體內藏著一個微型奇蹟。”馬勒斯皮所說的奇蹟是指“好奇”號攜帶的火星樣本分析儀(以下簡稱SAM),而他正是SAM專案的副首席研究員。SAM的個頭與微波爐相當,是一個微型化學實驗室。馬勒斯皮說:“這是迄今為止宇航局向另一顆行星派遣的最為複雜的儀器。”自2006年以來,他便參與這個專案。

    宇航局的戈達德航天中心,法國博士後研究員瑪伊瓦·米蘭正在忙碌著

    SAM會用一個溫度達到1000攝氏度的烤爐加熱火星岩石和土壤樣本,對樣本進行分析。加熱的岩石會釋放出氣體,科學家將氣體分離出來進行分析,尋找樣本中的“指紋”。在戈達德航天中心,法國博士後研究員瑪伊瓦米蘭將這些化學“指紋”與已知分子的實驗結果進行比較。如果類似,她可以得出結論:“這正是我們尋找的分子。”

    在SAM的幫助下,科學家知道火星上存在複雜有機分子,火星地表的地質構成要比此前認為的年輕。米蘭表示:“如果你前往火星,你不希望帶上火星已有的資源,例如水。如果你想採集火星土,對其進行加熱並釋放水,你只需帶一個烤爐,不需要帶太多水。”其它用於製造火箭燃料的材料也是如此。這意味著火星可以在未來充當一個火箭服務站。

    戈達德航天中心的“好奇”號模型

    沒有操縱桿

    在宇航局的噴氣推進實驗室,20多人組成的團隊負責操控“好奇”號。“好奇”號和“機遇”號操作員弗蘭克·哈特曼表示:“我每天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安安靜靜地坐下來,瀏覽從火星發回的照片,瞭解‘好奇’號當前的狀況。有時候,我可能是地球上第一個看到這些照片的人。”

    “好奇”號操作員的主要工作是為這輛火星車編寫第二天的指令——火星的一天接近24小時40分鐘。他們沒有操縱桿,也無法與“好奇”號進行實時通訊。

    “好奇”號2013年12月造訪的火星湖床

    由於火星與地球之間的距離,科學家與火星車之間的通訊存在延遲。如果火星車出現故障,無論是“機遇”號遭火星塵暴襲擊,“好奇”號的輪子被鋒利的岩石刺破還是鑽頭出現故障,他們都不可能馬上知曉。經過幾個月的努力,他們才修復鑽頭。

    哈爾曼說:“在此之前,我們從未讓機器人踏足過火星這樣的星球。我們必須時刻提醒自己,我們對火星車的可能遭遇幾乎一無所知。”

    “好奇”號發現的層狀火星沉積岩,已被嚴重侵蝕

    隨著時間的推移,操作員對他們操控的機器人產生深厚感情。在火星上跋涉了14年後,“機遇”號因塵暴襲擊進入睡眠模式,哈爾曼和同事都為它感到難過。哈爾曼說“機遇”號勞苦功高,已到了光榮退休的時候。“好奇”號於2012年登上火星,已經在這顆紅色星球跋涉了19.75公里。它還需要一年時間才能抵達目的地——夏普山。不久後,“好奇”號將失去火星的壟斷權。美國和歐洲的兩個漫遊者將於2020年登陸火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對待外來文化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