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有人問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這位諾貝爾獎得主回答:在幼兒園。在幼兒園學到些什麼?他回答: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要道歉;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東西就是這些。這位學者的話說明一個道理:好的生活習慣需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將會影響一個人的終身。因此,從小班開始,我們就注重良好生活環境的營造,促進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
一、為幼兒提供一個安全、溫馨的生活環境
小班幼兒的年齡小,相對應的環境必須是安全的、符合他們自身需要的。因此,我們創設了相應的物質環境。例如,在班級所有電源插座旁,我們都貼上了安全標誌,時刻提醒幼兒注意安全。在喝水、盥洗的地方我們都劃分了等待區域,並配備了相應的標誌。在盥洗室的地上貼上大小標記,提醒幼兒在如廁、洗手時依次排隊,避免擁擠。
小班幼兒年齡小,對家庭、對父母比較依戀。考慮到幼兒的心理需要,我們應盡力為他們營造一個溫馨如家的生活環境。比如午睡的環境,我們在教室四周的窗簾上貼上了星星和月亮的卡通圖案,午睡時將窗簾緩緩放下,並配以輕柔舒緩的搖籃曲。音樂聲由響漸輕,幼兒漸漸入睡。這樣,既給予了幼兒一個溫馨、舒適的環境,又在視覺和聽覺兩個層面給幼兒以提示,讓幼兒知道,午睡時動作要輕輕的,在音樂聲結束之前進人被窩等。
二、為幼兒創設一個巧妙的生活環境
環境是一位會說話的教師。教師要巧妙利用環境中的教育元素來促進對幼兒生活習慣的培養。例如,在盥洗室的小鏡子上貼一組洗手的圖示,幼兒在洗手的時候,會很自然地看著照片,跟著照片上的步驟去做。
(一)鼓勵幼兒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我們以鼓勵為主,設定了一面我進步了鼓勵牆,牆上每片花瓣上都有幼兒的一張照片,還有乾乾淨淨安靜等標誌,幼兒可以根據自己進餐的表現來選擇相應的貼紙。
(二)注重生活習慣細節的培養
從小班開始我們就注重幼兒行為細節的培養。幼兒在用餐後,我們通常會提出這樣的要求:請你輕輕地把碗勺送回去;請彎腰漱口;擦乾淨自己的小臉;用完的毛巾記得要放整齊送回家。因此,我們創設了細節魅力牆。使用幼兒同伴的照片,給予同伴最好的形象示範,每次看到照片,幼兒都會想想是否注意到了這些細節。小班幼兒的年齡小,動作發展還不完善,擦臉的時候經常擦不乾淨。我們用照照小鏡子的方式巧妙提示幼兒,讓他們在擦完臉後看看是否擦乾淨。在環境與同伴的促動下,幼兒的生活習慣越來越好。
(三)重視幼兒的個別差異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班級裡有很多幼兒存在著挑食、偏食的習慣,特別是不喜歡吃綠色蔬菜。因此,我做了一個樣樣都愛吃的大嘴笑臉娃娃和一個大嘴哭臉娃娃,並將每天的菜譜貼在笑臉娃娃的大嘴巴里。那些挑食的幼兒非常希望自己的照片能飛到笑臉上,加入同伴們的隊伍中去。大嘴笑臉娃娃成了最好的激勵方式。
小班幼兒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在吃飯的時候,有個別幼兒經常離開自己的座位。為此,我就在他們的座位上貼上愛心的標誌,並告訴他們要和小椅子做好朋友,否則愛心就不和他們做好朋友了。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們發現愛心小椅子確實帶動了部分幼兒,促使他們能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吃完飯菜。
三、在日常活動中為幼兒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
對於幼兒來說,生活習慣的培養應滲透在日常活動的每個環節中。我們巧妙利用了午餐時幼兒先後用完餐的時間差,投放了一些對生活自理能力有幫助的遊戲材料。比如給娃娃餵飯、夾夾子、扣紐扣等。這樣既保證了用餐後的安全有序,也使幼兒的動手能力得到了發展。
在幼兒園裡,最頻繁的莫過於同伴的交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引導生活衛生習慣較薄弱的幼兒多與生活衛生習慣較好的幼兒一起做遊戲,利用同伴的相互影響,逐漸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對於有進步的幼兒,我們給予獎勵,如親親小臉蛋、送紅五星、讓更多的有進步的小朋友當小幫手等。
除了物質環境的創設,教師還可以巧妙地運用語言、動作等方式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以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如在培養幼兒洗手的習慣時,我們參與到幼兒的洗手過程中,一邊念兒歌一邊洗手: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縫裡搓搓,一、二、三,小手甩甩幹。最後請幼兒找小手巾擦乾手。透過形象的語言和動作,幼兒很快就掌握了洗手的方法。
總之,我們努力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在教育中尊重幼兒的人格,尊重幼兒的願望和需要,尊重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為他們創設一個溫馨的、安全的、能夠互動的生活環境。
曾有人問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您在哪所大學,哪個實驗室學到了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這位諾貝爾獎得主回答:在幼兒園。在幼兒園學到些什麼?他回答: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了事要道歉;要仔細觀察周圍的大自然。從根本上說,我學到的東西就是這些。這位學者的話說明一個道理:好的生活習慣需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將會影響一個人的終身。因此,從小班開始,我們就注重良好生活環境的營造,促進幼兒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
一、為幼兒提供一個安全、溫馨的生活環境
小班幼兒的年齡小,相對應的環境必須是安全的、符合他們自身需要的。因此,我們創設了相應的物質環境。例如,在班級所有電源插座旁,我們都貼上了安全標誌,時刻提醒幼兒注意安全。在喝水、盥洗的地方我們都劃分了等待區域,並配備了相應的標誌。在盥洗室的地上貼上大小標記,提醒幼兒在如廁、洗手時依次排隊,避免擁擠。
小班幼兒年齡小,對家庭、對父母比較依戀。考慮到幼兒的心理需要,我們應盡力為他們營造一個溫馨如家的生活環境。比如午睡的環境,我們在教室四周的窗簾上貼上了星星和月亮的卡通圖案,午睡時將窗簾緩緩放下,並配以輕柔舒緩的搖籃曲。音樂聲由響漸輕,幼兒漸漸入睡。這樣,既給予了幼兒一個溫馨、舒適的環境,又在視覺和聽覺兩個層面給幼兒以提示,讓幼兒知道,午睡時動作要輕輕的,在音樂聲結束之前進人被窩等。
二、為幼兒創設一個巧妙的生活環境
環境是一位會說話的教師。教師要巧妙利用環境中的教育元素來促進對幼兒生活習慣的培養。例如,在盥洗室的小鏡子上貼一組洗手的圖示,幼兒在洗手的時候,會很自然地看著照片,跟著照片上的步驟去做。
(一)鼓勵幼兒養成良好的進餐習慣
我們以鼓勵為主,設定了一面我進步了鼓勵牆,牆上每片花瓣上都有幼兒的一張照片,還有乾乾淨淨安靜等標誌,幼兒可以根據自己進餐的表現來選擇相應的貼紙。
(二)注重生活習慣細節的培養
從小班開始我們就注重幼兒行為細節的培養。幼兒在用餐後,我們通常會提出這樣的要求:請你輕輕地把碗勺送回去;請彎腰漱口;擦乾淨自己的小臉;用完的毛巾記得要放整齊送回家。因此,我們創設了細節魅力牆。使用幼兒同伴的照片,給予同伴最好的形象示範,每次看到照片,幼兒都會想想是否注意到了這些細節。小班幼兒的年齡小,動作發展還不完善,擦臉的時候經常擦不乾淨。我們用照照小鏡子的方式巧妙提示幼兒,讓他們在擦完臉後看看是否擦乾淨。在環境與同伴的促動下,幼兒的生活習慣越來越好。
(三)重視幼兒的個別差異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我發現班級裡有很多幼兒存在著挑食、偏食的習慣,特別是不喜歡吃綠色蔬菜。因此,我做了一個樣樣都愛吃的大嘴笑臉娃娃和一個大嘴哭臉娃娃,並將每天的菜譜貼在笑臉娃娃的大嘴巴里。那些挑食的幼兒非常希望自己的照片能飛到笑臉上,加入同伴們的隊伍中去。大嘴笑臉娃娃成了最好的激勵方式。
小班幼兒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比較短。在吃飯的時候,有個別幼兒經常離開自己的座位。為此,我就在他們的座位上貼上愛心的標誌,並告訴他們要和小椅子做好朋友,否則愛心就不和他們做好朋友了。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們發現愛心小椅子確實帶動了部分幼兒,促使他們能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吃完飯菜。
三、在日常活動中為幼兒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
對於幼兒來說,生活習慣的培養應滲透在日常活動的每個環節中。我們巧妙利用了午餐時幼兒先後用完餐的時間差,投放了一些對生活自理能力有幫助的遊戲材料。比如給娃娃餵飯、夾夾子、扣紐扣等。這樣既保證了用餐後的安全有序,也使幼兒的動手能力得到了發展。
在幼兒園裡,最頻繁的莫過於同伴的交往。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引導生活衛生習慣較薄弱的幼兒多與生活衛生習慣較好的幼兒一起做遊戲,利用同伴的相互影響,逐漸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對於有進步的幼兒,我們給予獎勵,如親親小臉蛋、送紅五星、讓更多的有進步的小朋友當小幫手等。
除了物質環境的創設,教師還可以巧妙地運用語言、動作等方式營造良好的心理環境以促進幼兒良好習慣的養成。如在培養幼兒洗手的習慣時,我們參與到幼兒的洗手過程中,一邊念兒歌一邊洗手: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手指縫裡搓搓,一、二、三,小手甩甩幹。最後請幼兒找小手巾擦乾手。透過形象的語言和動作,幼兒很快就掌握了洗手的方法。
總之,我們努力把保護幼兒的生命和促進幼兒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在教育中尊重幼兒的人格,尊重幼兒的願望和需要,尊重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為他們創設一個溫馨的、安全的、能夠互動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