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古夫2
-
2 # 紅姿木哥
有啊,比如“上”字,甲骨文就是“一橫上加一個點”,“下”字就是一“橫下加一點”“日”字就是“畫個圓圈內加一個點”。
-
3 # 小漢字見大歷史
那就很多了,很多漢字的象形初文都比較簡單,比如:
「跽坐」的「跽」的象形初文「卩」——像一人跪坐的側視之形:
「坎坷」之「坎」的象形初文「凵」——像「地面窪陷之處」:
「釘子」的「釘」的初文——就是「一顆楔釘帽」的俯視之形:
「氣」的象形初文「氣」——像「雲氣」之形,或說從「天地之間」會意「空氣」,算指示字:
「牙齒」的「齒」的象形初文,像「嘴唇露齒」之形:
好,不一一舉例。
題主問:為什麼這些甲骨文要比現在的字要簡單?一般來說,原因有二:
漢字的形聲化改造。
漢字的職務分化。一、漢字的形聲化改造,使得很多「象形初文」看起來比「後起形聲字」要簡單得多。「象形表意」到「形聲相益」是漢字演變的一大趨勢。
裘錫圭先生在《文字學概要》一書所引用的資料來看:
甲骨文中形聲字還少於表意字的,到春秋時代開始,形聲字就呈現壓倒優勢的多數了。
《說文》九千三百多個小篆,形聲字就佔到八、九成:
裘錫圭. (2013). 文字學概要. 商務印書館.頁39-40象形字隨著文字的漸漸簡化、抽象化,表意功能會變得隱晦不明。
所以,古人採用形聲字來彌補這個缺陷,形聲字的好處是「形聲相益」:
那你要問:那這樣,漢字豈不是越變越複雜?
其實沒有越變越複雜,組成「跽、坎」的「足、忌、土、欠」,都是原有的漢字基本字元,在形聲化的過程中並沒有創造新的字元,並沒有給學習增加負擔,這也是一種簡化。
漢字「齒」沒有「跽、坎」一樣完全用不同的偏旁造字,僅僅是加了一個聲符「止」。
在文字學中稱之為「加聲」或者「聲化」,這也是形聲化改造的一種。
二、漢字的職務分化,使得「後起分化字」比「母字」的筆劃要多。比如:題主所說到的【神的甲骨文就比現在的簡體字神還要簡單】,這完全是一種理解錯誤。
只能說「神」的本字是「申」,甲骨文像「雷電激耀」之形。
但在甲骨文中,這個字同時表示「神靈」「干支字——申」、「雷電」三個方面的意義:
這樣,「申」表達的意義過多,容易產生歧義,就有分化的必要:
加「示」部造「神」字,專門表示「神靈」等意義。
加「雨」部造「電」字,專門表示「雷電」等意義。
本字「申」則專門表示「干支字」等意義。
所以,這只是漢字職務的分化,不是什麼「甲骨文就比現在的簡體字神還要簡單」。
說簡單一點:「神、電」其實是「申」的「兒子」,當時「兒子」都包涵「申」這個母字中,還沒有生出來。
上面說的「釘、丁」也是這種情況。
網上一些不懂文字學人,經常拿這個來論證漢字演變是繁化趨勢,就是因為把漢字的「分化」當作了「繁化」。
總之,甲骨文比對應今文字簡單,基本上屬於以上兩種情況:「形聲化」和「職務分化」造成的。上文舉到的例子「氣(三)」和「氣」的關係就比較特殊一點:
甲骨文「三(氣)」演變成「氣」是為了避免與數詞「三」同形:
書影引自:李學勤(2013),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第26頁「氣」之後又演變成「氣」純粹就是戰國-秦漢時代的古人搞錯了。
「氣」其實「餼」的本字,表示「空氣」的意思是一種誤用,漸漸將錯就錯,積非成是。簡化字的「氣」反而是正本清源。
書影引自:李學勤(2013),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第648頁當然,這就是比較少見的現象了,不具有代表性。
回覆列表
甲骨文發現於中國河南省安陽市殷墟,是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一公元前11世紀)的文化產物,是中國的一種古老文字。又稱“契文”、“甲骨卜辭”、“殷墟文字”或“龜甲獸骨文”,是漢字的早期形式。
從字型的數量和結構方式來看,甲骨文已經是發展到了有較嚴密系統的文字,漢字現有的“六書”之則在其中都有所體現,但是原始圖畫文字的痕跡還是比較明顯。
因甲骨文是最原始的物體想像字,當然有其最簡單的字:
從下圖中可以看出,甲、乙、牛、羊、壬、日、月、雨、水這些甲骨文比現在漢字還要簡單。當然遠不止這些,因文字編緝的功能性無法手寫對比表,只好取例列表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