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牛頭馬面25166954
-
2 # 強子視覺
上架子可以不要防抖,手持大光圈在安全快門內可以可以不要,安全快門就是焦段的倒數。當然70 200 最好有防抖
-
3 # 攝像liy
預算夠還是儘量上帶防抖的版本吧,尤其在長焦鏡頭上,有防抖跟沒防抖使用差別還是明顯的。
佳能的70-200鏡頭有多個版本,而且好多已經更新好幾代了:
70-200f/4L;70-200f/4L is;光圈4規格的體積小一圈,不帶防抖這支二手只要兩千多,新的不清楚;帶防抖這支最新的二代要七千+,二手一代四千左右;
如果只是想花最少的錢體驗恆定光圈小白炮,買支二手不防抖的70-200是最具有價效比的,除了能享受長焦的虛化和透視關係,素質也還可以,肯定比24-105這類鏡頭成像要好一點。不過手得夠穩,因為安全快門下不來的。
另外一代防抖版本可以上穩定器拍影片!我朋友就這麼用的,價格上比二代合適。
70-200f/2.8L;70-200f/2.8L is。光圈f/2.8規格的,不帶防抖的貌似也停產了,二手價格3000+;
防抖版本,二代二手8000+,全新一萬左右;
三代全新在12000左右。
其實跟f4的是一樣的道理,不過既然是選擇這個光圈的鏡頭了,最建議的還是愛死小白兔(70-200f/2.8 is 二代),相比之下三代沒什麼明顯提升,這差價值得省下來。
而且價格是真的穩啊,去年雙十一前後的價格居然還沒現在的價格貴,真的堅挺!
-
4 # 婚禮攝影師Tanke
雖然說很多大光圈鏡頭都不帶防抖功能,但是對於70-200mm這樣的鏡頭來說,沒有防抖真的很尷尬!當然,小小白是確實沒有防抖功能的,鏡頭雖然減輕了重量以及輪廓大小,但是沒有防抖照樣不咋樣,很容易糊片!
愛死小小白
70-200mmF4還有一款帶防抖的,愛死小小白,就是防抖款的F4,不管效果怎麼樣,價格首先比小小白高出一大截,價格在5000-6000左右,而小小白價格只有3000左右,這就是有沒有防抖直接的價格區別!
還好70-200mmF2.8這枚鏡頭是標配防抖,不然這麼重的重量怎麼能吃得消,防抖還是必須要的!說句題外話,題主估計是小小白與愛死小小白之間選擇,我個人對於這倆枚鏡頭還是不怎麼看好。不要因為暫時的預算不足而先買上小光圈的70-200,70-200還是一口氣上2.8的好!
-
5 # 從耗子胖成豬
我以前買過尼康的AF-s 80-200mm f/2.8G(無防抖)、佳能EF70-200mm f/4L IS(愛死小小白)、佳能EF70-200mm f/2.8 L IS II(小白兔)、佳能EF70-200mm f/4L(無防抖小小白)。可謂這個焦段的鏡頭有沒有防抖都有親身體會。
嚴格的講,這個問題其實要結合你的相機機身以及你的攝影題材綜合判斷。
首先,我以前用D70搭配AF-s 80-200mm的時候,因為尼康D70是半畫幅相機,搭載80-200之後,等效120-300mm的焦距。而且尼康D70又是老古董的CCD相機,感光度超過ISO400就滿畫面的噪點。所以哪個時候我認為中長焦鏡頭搭載光學防抖是必須的!
後面買入佳能EF70-200mm f/4 LIS搭配佳能的450D、1000D使用,防抖功能非常實用,出片率大增,也拍了很多的圖片。所以延續這個思路也購買了2.8版本的小白兔。
後面,幾經輾轉,我的變焦鏡頭都出掉了。只保留了50mm、300mm的定焦鏡頭。前兩年正好有一段時間考慮要出門旅遊,所以臨時又買了一隻不防抖的小小白。
簡單說一下我的總結吧:
1、如果題主用的是APS-C機身,或者比較老款的機身,高感效能比較差的話,必須上帶防抖的型號。
2、如果題主的拍攝題材是運動、兒童之類的動態拍攝,一般都需要1/500s以上的快門速度,這種情況下,有沒有防抖功能就顯得無足輕重。
3、我用1DX搭配無防抖的小小白,在自動ISO裡面鎖定快門速度1/250s以上,使用起來也毫無壓力。但佳能無防抖的70-200mm鏡頭都是老款產品,畫質比較差。如果你預算充足的話,還是選擇新款鏡頭比較好。我當時買無防抖小小白主要是衝著旅拍題材主要是小光圈出片,而且會帶腳架。
回覆列表
從鏡頭焦段和重量來看,恐怕沒有哪支鏡頭比這支鏡頭更需要防抖功能了。反過來說就是防抖功能對這支鏡頭最具有意義。焦段上來看,最廣都是中焦,安全快門的起點就不低,長焦就不用說了。重量上來看,這支頭的重量幾乎是手持的極限,在不是固定機位的情況下很多時候都需要手持,防抖的意義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