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侍萍,原名梅侍萍,後跟夫姓魯,是曹禺話劇《雷雨》中的主要人物。其是舊中國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善良、正直,又備受欺辱和壓迫。
魯侍萍,曹禺話劇《雷雨》中的主要人物
就像眾多中國悲劇那樣,一個風流的少年看上了自家的女傭,這樣的結合自古至今都不會有好的結果。倘若那個男的有情有義,大不了兩人私奔,背離父母,遠走高飛作對苦命鴛鴦,然而刺骨始終的女主角侍萍就更苦命了,周樸園這個風流少爺雖被魯侍萍的青春美麗與溫柔打動,但他那顆只懂愛自己的心又怎會與她廝守一生?他為了自己的前途最終放棄了侍萍。孤苦無依的侍萍帶著患病的二兒子傷心的離開,原以為故事就這樣結束了,誰知造化弄人,命運又將他們牽扯在一起。錯綜複雜的關係又上演了,簡直就是一團糟,最終導致了同母異父的兄妹相愛。身為他們的母親,侍萍只能接受命運的捉弄,也只能埋怨自己給孩子帶來的命運,似乎一切該終結了,偏偏當年的風流少年周樸園在誤會下道出了他們是同母異父的兄妹。這件事害死了3個人。
閱讀激情澎湃的《雷雨》卻獨獨感到侍萍是沉默的。她不是曹禺最鍾愛的人物,不具有最“雷雨”的性格,所能喚起的閱讀共鳴也不會是最“雷雨”的。然而,侍萍的沉默卻讓我們不敢同樣沉默地漠視命運。意義恰好相反,侍萍的人生經歷最沉重地敲擊著《雷雨》的悲劇喪鐘:將最有價值的東西撕碎了給人看。侍萍作為一箇舊時代的下層婦女,她的人生已被分成兩部分:一半屬於丈夫;一半屬於兒女。她希冀在默默無私地為他人奉獻中得到對方的關愛與理解,從而確證自己存在的價值。然而侍萍命運的悲劇性卻讓這汪純淨的生命之泉慢慢乾涸,直至枯竭。
女人前半生的幸福往往押在婚姻的賭注上。少女時代的侍萍與周家少爺周樸園定情,併為他生下兩個兒子。然而周樸園狠心的遺棄毀滅了少女的愛情之夢,失貞的恥辱永遠地葬送了侍萍透過婚姻可能獲得幸福的人生坦途。因此,她絕望於愛情,也失去了追求愛情的權力。這段感情令她受盡折磨,揹負著失德的十字架艱難前行。可以肯定地說,周樸園的背叛徹底毀滅了少女侍萍的“純真”。
沒有了愛情,餘下的就是必須生存的現實。侍萍遇人不善地嫁了兩次,與魯貴的結合顯然也不是幸福的。魯貴鄙賤失貞的侍萍,待其如奴僕般吆喝訓斥,侍萍只能以沉默來拒斥這個她極端厭惡的男人。因此,被迫選擇的婚姻也沒有給侍萍帶來解脫,相反只是在一次次廉價的自賣中踐踏著作為人的尊嚴。前半生的侍萍最誠摯地奉獻過愛情,卻遭到背棄;試圖經營家庭,卻倍受歧視。沉重的現實境遇使她逐漸喪失了愛人的能力,侍萍生命的一半早早地枯萎了。
中年的侍萍悉心於照料兒女,作為一個母親,她關愛著自己的孩子,她總是竭盡全力地張開羽翼為兒女們遮風擋雨。她毫無保留地將後半生的幸福押在兒女的回報上。然而命運之神所安排的“回報”卻徹底擊垮了這個善良的母親。面對長大成人的長子周萍,侍萍的隱忍與欣慰矛盾交織,只一句“我是——你打的這個人的媽。”將母親想認而又不能認子的悲哀濃縮到無盡的心靈空間中,侍萍清楚地意識到她已經永遠地失去了這個兒子。生長在兩個不同家庭,代表著兩個截然對立階級的兄弟周萍與魯大海之間必然的階級衝突又讓侍萍在“手心手背都是肉”的矛盾中備受煎熬,心力交瘁。可是命運還在步步緊逼這個滿身瘡傷、苦難深重的母親,向她追討三十年前的“舊賬”。女兒四鳳與異父兄長周萍的亂倫令侍萍猝不及防,前半生的“罪惡”由此將她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儘管待萍以最大的勇氣獨自吞嚥著兒女們為她釀製的苦酒,一場勢不可擋的大雷雨摧毀了一切,侍萍徹底失去了生命僅有的支撐。如果說前半生失去愛情的侍萍還能麻木地生存,後半生失去親情的侍萍則一無所有,她所奉獻出的都成為前半生的贖罪,徹底絕望的侍萍別無選擇地瘋狂了。
活生生的侍萍在命運安排下逐步走向死寂的絕境。她沉默的人生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她自始至終地關愛他人,以最大限度忍耐別人給她造成的傷害,不斷退讓地守著生命的底線。戲劇大師曹禺將所有苦難集中於侍萍一身,也許意義正在於證明:人必然會經受苦難,即使他(她)默默無聞。面對苦難,人無法選擇,只有去面對、去接受。
侍萍的悲劇是一曲用心良苦的命運輓歌。側耳傾聽時,盪漾在心裡的是“水似的悲哀,流不盡的”。
魯侍萍,原名梅侍萍,後跟夫姓魯,是曹禺話劇《雷雨》中的主要人物。其是舊中國勞動婦女的典型形象,善良、正直,又備受欺辱和壓迫。
魯侍萍,曹禺話劇《雷雨》中的主要人物
就像眾多中國悲劇那樣,一個風流的少年看上了自家的女傭,這樣的結合自古至今都不會有好的結果。倘若那個男的有情有義,大不了兩人私奔,背離父母,遠走高飛作對苦命鴛鴦,然而刺骨始終的女主角侍萍就更苦命了,周樸園這個風流少爺雖被魯侍萍的青春美麗與溫柔打動,但他那顆只懂愛自己的心又怎會與她廝守一生?他為了自己的前途最終放棄了侍萍。孤苦無依的侍萍帶著患病的二兒子傷心的離開,原以為故事就這樣結束了,誰知造化弄人,命運又將他們牽扯在一起。錯綜複雜的關係又上演了,簡直就是一團糟,最終導致了同母異父的兄妹相愛。身為他們的母親,侍萍只能接受命運的捉弄,也只能埋怨自己給孩子帶來的命運,似乎一切該終結了,偏偏當年的風流少年周樸園在誤會下道出了他們是同母異父的兄妹。這件事害死了3個人。
閱讀激情澎湃的《雷雨》卻獨獨感到侍萍是沉默的。她不是曹禺最鍾愛的人物,不具有最“雷雨”的性格,所能喚起的閱讀共鳴也不會是最“雷雨”的。然而,侍萍的沉默卻讓我們不敢同樣沉默地漠視命運。意義恰好相反,侍萍的人生經歷最沉重地敲擊著《雷雨》的悲劇喪鐘:將最有價值的東西撕碎了給人看。侍萍作為一箇舊時代的下層婦女,她的人生已被分成兩部分:一半屬於丈夫;一半屬於兒女。她希冀在默默無私地為他人奉獻中得到對方的關愛與理解,從而確證自己存在的價值。然而侍萍命運的悲劇性卻讓這汪純淨的生命之泉慢慢乾涸,直至枯竭。
女人前半生的幸福往往押在婚姻的賭注上。少女時代的侍萍與周家少爺周樸園定情,併為他生下兩個兒子。然而周樸園狠心的遺棄毀滅了少女的愛情之夢,失貞的恥辱永遠地葬送了侍萍透過婚姻可能獲得幸福的人生坦途。因此,她絕望於愛情,也失去了追求愛情的權力。這段感情令她受盡折磨,揹負著失德的十字架艱難前行。可以肯定地說,周樸園的背叛徹底毀滅了少女侍萍的“純真”。
沒有了愛情,餘下的就是必須生存的現實。侍萍遇人不善地嫁了兩次,與魯貴的結合顯然也不是幸福的。魯貴鄙賤失貞的侍萍,待其如奴僕般吆喝訓斥,侍萍只能以沉默來拒斥這個她極端厭惡的男人。因此,被迫選擇的婚姻也沒有給侍萍帶來解脫,相反只是在一次次廉價的自賣中踐踏著作為人的尊嚴。前半生的侍萍最誠摯地奉獻過愛情,卻遭到背棄;試圖經營家庭,卻倍受歧視。沉重的現實境遇使她逐漸喪失了愛人的能力,侍萍生命的一半早早地枯萎了。
中年的侍萍悉心於照料兒女,作為一個母親,她關愛著自己的孩子,她總是竭盡全力地張開羽翼為兒女們遮風擋雨。她毫無保留地將後半生的幸福押在兒女的回報上。然而命運之神所安排的“回報”卻徹底擊垮了這個善良的母親。面對長大成人的長子周萍,侍萍的隱忍與欣慰矛盾交織,只一句“我是——你打的這個人的媽。”將母親想認而又不能認子的悲哀濃縮到無盡的心靈空間中,侍萍清楚地意識到她已經永遠地失去了這個兒子。生長在兩個不同家庭,代表著兩個截然對立階級的兄弟周萍與魯大海之間必然的階級衝突又讓侍萍在“手心手背都是肉”的矛盾中備受煎熬,心力交瘁。可是命運還在步步緊逼這個滿身瘡傷、苦難深重的母親,向她追討三十年前的“舊賬”。女兒四鳳與異父兄長周萍的亂倫令侍萍猝不及防,前半生的“罪惡”由此將她推向萬劫不復的深淵。儘管待萍以最大的勇氣獨自吞嚥著兒女們為她釀製的苦酒,一場勢不可擋的大雷雨摧毀了一切,侍萍徹底失去了生命僅有的支撐。如果說前半生失去愛情的侍萍還能麻木地生存,後半生失去親情的侍萍則一無所有,她所奉獻出的都成為前半生的贖罪,徹底絕望的侍萍別無選擇地瘋狂了。
活生生的侍萍在命運安排下逐步走向死寂的絕境。她沉默的人生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她自始至終地關愛他人,以最大限度忍耐別人給她造成的傷害,不斷退讓地守著生命的底線。戲劇大師曹禺將所有苦難集中於侍萍一身,也許意義正在於證明:人必然會經受苦難,即使他(她)默默無聞。面對苦難,人無法選擇,只有去面對、去接受。
侍萍的悲劇是一曲用心良苦的命運輓歌。側耳傾聽時,盪漾在心裡的是“水似的悲哀,流不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