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簡由來竹簡產生的背景早期的文字刻在甲骨和鐘鼎上,由於其材料的侷限,難以廣泛的傳播,竹簡所以直至殷商時期,掌握文字的仍只有上層社會的百餘人,這極大地限制了文化和思想的傳播,這一切直到竹簡的出現才得改變。竹簡的涵義竹簡多用竹片製成,每片寫字一行,將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編聯起來,稱為「簡牘」。這是中國古代最早的書籍形式,用於書寫文字的木片稱木牘,多用於書寫短文。考證古代竹簡也是可以用現代工藝來進行體現的。簡牘起源於西周,春秋戰國時使用更廣。公元4世紀左右,由於紙已廣泛竹簡使用,簡牘才為紙抄本所代替。竹簡最著名的考古有:1.279年,晉朝汲郡人從戰國時魏襄王的陵墓中,一次發掘到寫有文字的竹簡數十車。2.1953年7月,湖南長沙仰天湖古墓出土竹簡42支,最長的22釐米,寬1.2釐米,篆文,每簡2-10字,為戰國之物。3.1957年,河南信陽楚墓出土竹簡800多片,簡上文字依然清晰。4.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發現《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竹簡。竹簡約五千枚。5.1975年12月,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簡一千一百多枚。為秦昭王元年(公元前306年)至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之物。編輯本段影響竹簡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書籍形式,是造紙術發明之前以及紙普及之竹簡前主要的書寫工具,是我們的祖先經過反覆的比較和艱難的選擇之後,確定的文化儲存和傳播媒體,這在傳播媒介史上是一次重要的革命。它第一次把文字從社會最上層的小圈子裡解放出來,以浩大的聲勢,向更寬廣的社會大步前進。所以,竹簡對中國文化的傳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它的出現,才的以形成百家爭鳴的文化盛況,同時也使孔子、老子等名家名流的思想和文化能流傳至今。編輯本段書法價值竹簡是研究戰國楚文字和西漢初年書法的重要資料。先秦時代,文字從應竹簡用性走向藝術性。這時的書法與文字的變革緊密聯絡著,它從稚拙階段漸趨完美,從而奠定了在中國書法史上的特殊地位。1975年12月在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竹簡千餘枚,上為墨書秦隸。從考古發掘出來的材料來看,戰國和秦代一些木牌和竹簡上的文字,已有簡化篆體,減少筆劃,字形轉為方扁,用筆有波勢的傾向。這是隸書的萌芽。西漢時,書法中隸體的成分進一步增加。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帛畫《老子甲本》已有了明顯的隸意。竹簡的字型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常見於楚國簡帛,字形結構是楚國文字的本色,書法體勢則帶有“蝌蚪文”的特徵,可以說是楚國簡帛的標準字型;第二類出自齊、魯儒家經典抄本,但已經被楚國所“馴化”,帶有“鳥蟲書”筆勢所形成的“豐中首尾銳”的特徵,為兩漢以下《魏三體石經》、《漢簡》、《古文四聲韻》所載“古文”之所本;第三類用筆類似小篆,與“古文篆書竹簡”比較接近,應當就是戰國時代齊、魯儒家經典文字的原始面貌;第四類與齊國文字的特徵最為吻合,保留較多齊國文字的形體結構與書法風格。竹簡書法俊朗,疏密得宜,對研究中國書法史有很重要價值。簡冊,“惟殷先人,有冊有典”。西周和春秋時期有竹木簡上記事的方式,戰國時期的竹簡發現很多。戰國中晚期的竹簡,內容為遣冊、古書和卜筮記錄。秦木牘和秦簡上的隸書字形正方、長方、扁方不拘,筆畫肥、瘦、剛、柔,極盡變化。點面有明顯的起伏和波勢,用筆有輕、重、疾、徐的區別,是考證隸書發展的極為珍貴的資料。戰國的竹簡是手寫。這些字的筆畫具有彈性,起止處較尖銳,中間或偏前的竹簡部分略粗,充分表現了毛筆書寫的特色。這與金文隨形輕重和因接搭凝結的筆畫形態不同,已由遲重變為流美,筆畫和體式也較篆文更為簡略。可見早在秦始皇推行小篆之前已有初期的隸書在流行。“簡書”是近年在中國書法界興起了一支流派(又稱“竹簡書法”)。這是一種仿效秦漢竹簡和帛書的“古隸”體式,即效仿先秦、兩漢時代在竹片、木片和絲織物上的古文字的書法,即以獨特的國畫顏料配製古樸赭黃色,以板刷在生宣紙上刷出類似竹簡書豎條,字型就寫在這赭色“竹簡”條上,別有一番古雅特色,適應了現代審美裝飾情趣。對色彩變化瞬息之間的精確把握,使書法獲得了“隨類賦彩”之妙。這種書法呈現出活潑,具有生機的形象。“簡書”這一書法藝術於圖與文的抽象共性中彼此和諧。使我們在欣賞書法藝術的同時,又馳騁在色彩和圖案帶給我們無限想像的空間裡。編輯本段歷史文物1.1953年7月,湖南長沙仰天湖古墓出土竹簡42支,最長的22釐米,寬竹簡1.2釐米,篆文,每簡2-10字,為戰國之物。2.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發現《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竹簡。約五千枚。3.1975年12月,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簡一千一百多枚。為秦昭王元年(公元前306年)至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之物。竹簡不僅在古代文化史、書籍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而且對印刷術也有重要的影響,特別是簡牘的形式,即為卷軸裝的前身,為早期的雕版印刷所廣泛使用。現代竹簡更多的是收藏和家居4.2001年湖北楚天綠採用鐳射雕刻在優質楠竹材料上雕刻,字型雋永清晰,筆峰剛勁而富神韻其竹簡筆筒,竹簡名片座更是將竹簡工藝向家居裝飾做得很好。5.1975年12月,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簡一千一百多枚。為秦昭王元年(竹簡公元前306年)至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之物。
竹簡由來竹簡產生的背景早期的文字刻在甲骨和鐘鼎上,由於其材料的侷限,難以廣泛的傳播,竹簡所以直至殷商時期,掌握文字的仍只有上層社會的百餘人,這極大地限制了文化和思想的傳播,這一切直到竹簡的出現才得改變。竹簡的涵義竹簡多用竹片製成,每片寫字一行,將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編聯起來,稱為「簡牘」。這是中國古代最早的書籍形式,用於書寫文字的木片稱木牘,多用於書寫短文。考證古代竹簡也是可以用現代工藝來進行體現的。簡牘起源於西周,春秋戰國時使用更廣。公元4世紀左右,由於紙已廣泛竹簡使用,簡牘才為紙抄本所代替。竹簡最著名的考古有:1.279年,晉朝汲郡人從戰國時魏襄王的陵墓中,一次發掘到寫有文字的竹簡數十車。2.1953年7月,湖南長沙仰天湖古墓出土竹簡42支,最長的22釐米,寬1.2釐米,篆文,每簡2-10字,為戰國之物。3.1957年,河南信陽楚墓出土竹簡800多片,簡上文字依然清晰。4.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發現《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竹簡。竹簡約五千枚。5.1975年12月,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簡一千一百多枚。為秦昭王元年(公元前306年)至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之物。編輯本段影響竹簡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時間最長的書籍形式,是造紙術發明之前以及紙普及之竹簡前主要的書寫工具,是我們的祖先經過反覆的比較和艱難的選擇之後,確定的文化儲存和傳播媒體,這在傳播媒介史上是一次重要的革命。它第一次把文字從社會最上層的小圈子裡解放出來,以浩大的聲勢,向更寬廣的社會大步前進。所以,竹簡對中國文化的傳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它的出現,才的以形成百家爭鳴的文化盛況,同時也使孔子、老子等名家名流的思想和文化能流傳至今。編輯本段書法價值竹簡是研究戰國楚文字和西漢初年書法的重要資料。先秦時代,文字從應竹簡用性走向藝術性。這時的書法與文字的變革緊密聯絡著,它從稚拙階段漸趨完美,從而奠定了在中國書法史上的特殊地位。1975年12月在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中出土了竹簡千餘枚,上為墨書秦隸。從考古發掘出來的材料來看,戰國和秦代一些木牌和竹簡上的文字,已有簡化篆體,減少筆劃,字形轉為方扁,用筆有波勢的傾向。這是隸書的萌芽。西漢時,書法中隸體的成分進一步增加。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帛畫《老子甲本》已有了明顯的隸意。竹簡的字型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常見於楚國簡帛,字形結構是楚國文字的本色,書法體勢則帶有“蝌蚪文”的特徵,可以說是楚國簡帛的標準字型;第二類出自齊、魯儒家經典抄本,但已經被楚國所“馴化”,帶有“鳥蟲書”筆勢所形成的“豐中首尾銳”的特徵,為兩漢以下《魏三體石經》、《漢簡》、《古文四聲韻》所載“古文”之所本;第三類用筆類似小篆,與“古文篆書竹簡”比較接近,應當就是戰國時代齊、魯儒家經典文字的原始面貌;第四類與齊國文字的特徵最為吻合,保留較多齊國文字的形體結構與書法風格。竹簡書法俊朗,疏密得宜,對研究中國書法史有很重要價值。簡冊,“惟殷先人,有冊有典”。西周和春秋時期有竹木簡上記事的方式,戰國時期的竹簡發現很多。戰國中晚期的竹簡,內容為遣冊、古書和卜筮記錄。秦木牘和秦簡上的隸書字形正方、長方、扁方不拘,筆畫肥、瘦、剛、柔,極盡變化。點面有明顯的起伏和波勢,用筆有輕、重、疾、徐的區別,是考證隸書發展的極為珍貴的資料。戰國的竹簡是手寫。這些字的筆畫具有彈性,起止處較尖銳,中間或偏前的竹簡部分略粗,充分表現了毛筆書寫的特色。這與金文隨形輕重和因接搭凝結的筆畫形態不同,已由遲重變為流美,筆畫和體式也較篆文更為簡略。可見早在秦始皇推行小篆之前已有初期的隸書在流行。“簡書”是近年在中國書法界興起了一支流派(又稱“竹簡書法”)。這是一種仿效秦漢竹簡和帛書的“古隸”體式,即效仿先秦、兩漢時代在竹片、木片和絲織物上的古文字的書法,即以獨特的國畫顏料配製古樸赭黃色,以板刷在生宣紙上刷出類似竹簡書豎條,字型就寫在這赭色“竹簡”條上,別有一番古雅特色,適應了現代審美裝飾情趣。對色彩變化瞬息之間的精確把握,使書法獲得了“隨類賦彩”之妙。這種書法呈現出活潑,具有生機的形象。“簡書”這一書法藝術於圖與文的抽象共性中彼此和諧。使我們在欣賞書法藝術的同時,又馳騁在色彩和圖案帶給我們無限想像的空間裡。編輯本段歷史文物1.1953年7月,湖南長沙仰天湖古墓出土竹簡42支,最長的22釐米,寬竹簡1.2釐米,篆文,每簡2-10字,為戰國之物。2.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發現《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竹簡。約五千枚。3.1975年12月,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簡一千一百多枚。為秦昭王元年(公元前306年)至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之物。竹簡不僅在古代文化史、書籍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而且對印刷術也有重要的影響,特別是簡牘的形式,即為卷軸裝的前身,為早期的雕版印刷所廣泛使用。現代竹簡更多的是收藏和家居4.2001年湖北楚天綠採用鐳射雕刻在優質楠竹材料上雕刻,字型雋永清晰,筆峰剛勁而富神韻其竹簡筆筒,竹簡名片座更是將竹簡工藝向家居裝飾做得很好。5.1975年12月,湖北雲夢睡虎地秦墓出土竹簡一千一百多枚。為秦昭王元年(竹簡公元前306年)至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7年)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