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七追風
-
2 # 漁耕樵讀
但是這只是一種恩賜,一種姿態,不要真當是請你吃飯。這個時候要另設一案,對於皇帝賜下的飯食要謝恩,並且要站著吃。當然這是清朝時宮廷規矩,因為其它朝代相距太遠,已經很難了解那些時代的規矩了。不過我想在流行對坐的年代裡,規矩應該還沒那麼大。
在溥儀的《我的前半生》中對這一段有描述,一般有皇帝會對貼身太監吩咐傳膳,然後貼身太監會吩咐守候在外面的太監傳膳。之後會是一群太監託著食盒魚貫而入。一般盛用飯食的器皿會是銀的,銀可以消毒,也可以驗毒。當然只是比較常見的毒藥,一般是含有硫化物的東西。但是古代本來毒藥種類就不多,銀器就能過濾很大一部分。
在太監們把食盒放到養心殿,東暖閣擺好。一般菜餚會擺兩桌,冬天另加一桌火鍋,此外還有各種點心,米膳,粥品三桌,鹹菜一小桌。在每一道菜上都有一個牌子,上面清楚的標明瞭是什麼菜,做菜的人等等相關資訊。這就是所謂的“擺譜”。這樣可以第一時間找到負責人。而且還會有專人品嚐膳食來試毒。
清朝皇帝膳食標準是每頓飯120道菜,另有各色甜品,小吃,粥等。有的皇帝覺得浪費可以酌情減少,後來減少到了64道,畢竟超過上任皇帝總是不太好的。咸豐年間減少到了32道,慈安太后減少到了24道,後來慈禧太后又恢復了一百多道菜的規矩。
這些都是有記錄的,但是吃飯不超過三口翻閱任何典籍都沒有相關記錄。而且對於皇帝喜歡的菜餚也還是有人記著的,並沒有所謂“天威難測”的規矩。事實皇帝的喜好並不是什麼秘密,雍正皇帝喜歡肉末蘿蔔,乾隆皇帝喜歡鴨肉和豆腐還有冰糖燕窩等等。這所謂的吃飯不超過三口的規矩理由就是不成立的。
試想你在吃飯的時候,覺得哪個好吃,突然就被撤了,啥感覺,當場殺人的衝動都有了。要是真有,估計那個負責撤膳的太監都被殺了好多回了。
很多人對於皇帝的認識,都被清宮戲帶歪了。而清宮戲,則是被各種野史筆記帶歪了……
題主所說的,是所謂的“吃菜不過三匙”,皇帝遇到再喜歡吃的菜,也不能吃超過三口。旁邊的太監會勸阻皇帝,及時撤下飯菜。
首先要解釋的是,網傳的皇家的眾多規矩,都是說的清朝,而且大多都是清末民初的野史筆記中流傳出來的。
比如皇帝吃東西,清朝以前根本沒這說法。舉個例子,《宋史》當中記載了宋孝宗有一次對禮部侍郎說:“朕前飲冰水過多,忽暴下,幸即平復。”意思是宋孝宗吃冷飲太多,導致拉肚子,剛剛恢復過來。
吃冷飲吃到拉肚子,你這個皇帝也是真性情。
到了清朝,關於皇室的規矩忽然間多了起來,各種各樣的禁忌,雖然正史當中沒有記載,但是野史聊的很嗨。比如這個“吃菜不過三匙”,在《宮女談往錄》中就有明確的記錄。
《宮女談往錄》這本書,是一個宮女出宮之後,閒聊的內容,被作者記錄下來的。其中的內容是真是假,我們不知道,僅供參考。
清宮《膳底檔》中有後宮飲食的明確記載,也沒說吃飯不能超過三口的。不過,這事兒就這麼傳開了,大家也都當成了事實。
還有一個傳的比較誇張的,就是嬪妃侍寢需要脫光了裹在被子裡,有太監扛著送到皇帝寢宮。這個說法非常流行,以至於現在的清宮劇都是按照這個拍攝的。
《宮女談往錄》裡有這方面的段子。還有一個著名的《清宮詞》,裡面也有相關的記載,不過《清宮詞》的作者夏仁虎是清末的小京官,喜歡蒐集各種清宮軼事,也是把一些當時流行的段子綜合在了一起,可信度並不高。
還有就是《清代野記》中有這方面的記錄,說用被子裹著赤裸的嬪妃去侍寢。這本書更是純粹的“野記”,一本收錄各種神奇段子的筆記小說。
大家可以在網上看看這本書,這本來自民國初年的書,還摻雜著很多妖狐野怪的故事,實在不知道怎麼相信作者……
大家看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著名的文物專家和清史專家朱家溍的《故宮退食錄》,就完全沒這回事兒。嬪妃侍寢方式也就是翻牌子,晚上陪著一起吃點東西,然後侍寢,沒有扒光衣服送過去的說法。
總之,關於清代的野史,清末民初忽然冒出來一大批。真真假假的,都已經因為娛樂性,被大家當成了常識。
不敢說一定是假的吧,只是作為民間八卦內容,可信度不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