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青年史學家
-
2 # 東家APP
投壺是中國古代的一種飲酒遊戲。中國古代宴會上,為了增加歡樂氣氛人們往往開展投壺這一禮制遊戲,也就是將箭在一定的距離中投向一個特製的壺。這種壺一般由銅、鐵、陶或瓷所制,叫做投壺,這一活動也稱之為投壺。
投壺時,壺中放一些豆子,以防投矢出。投中者為勝,不中者罰飲酒。貴族的投壺禮節和規矩很多。一般是兩人投壺,邊上的第三者作裁判,叫做司射。賓客與主人各有其位,僕人在一邊侍候,有的還要用音樂伴奏與助興。
中國的投壺活動,早在春秋時就已開展。《左傳》中記載說:“昭公十二年,晉侯以齊侯宴,中行穆子相投壺,晉侯先,穆子曰“有酒如澠,有肉如陵,寡人中此,與君代興,亦中之。”
投壺還根據時間的變化和地點的不同而採用不同場所和工具。如《禮記疏》中記載:因為光線明暗的緣故,白天投壺在室中,傍晚在大堂,深夜在中庭裡。矢(箭)也有長短不同,隨著地點的變化而變化。如室中狹窄,矢(箭)長五抉(古代以四指並排寬度為一抉)。堂上投壺,矢(箭)長七塊。中庭更廣,矢(箭)長九抉。
以後,人們一方面使投壺的技巧日益精巧,甚至近乎耍雜技。如《晉書》中說,石崇有一歌妓,能隔著屏風投壺,命中率極高。另ー方面,一些人又用“比德”手法,將投壺與道德修養作牽強附會的聯絡,說古代君子,可以投壺來觀察道德修養的程度,因為心平體正就能投中壺心。
投壺飲酒在戰國時期較為盛行,尤其是唐代,得到了發揚光大,宋、元時也有不少。昭陵陵園越王李墓出土過一雙耳的投壺,高0.35米,造型別致,色澤豔麗。因有雙耳,故又稱貫耳。連中間壺口,實際有三個洞口。據說,射中中耳的,叫貫耳得雙彩,輸方要罰雙倍的酒。
投壺雖然從最初的禮儀演變成娛樂遊戲,但它始終伴隨著一整套繁瑣的禮節,沒有完全割斷同“禮儀”的聯絡。這樣,就使投壺的流傳範圍變得狹窄,只限於士大夫階層。到了清末,隨著西方現代體育的傳入,投壺退出了歷史舞臺。
△哥窯青釉貫耳瓶。仿漢代投壺式樣製作的貫耳瓶,在宋代頗為流行。
內容來自東家澄懷本味道工作室的分享。
回覆列表
投壺是古代宴會上的一項娛樂活動,最早其實是由西周時期的射禮演變而來的。其作為一項勸酒和派酒的遊戲在宴席上使用。春秋時期,很多士大夫已經不太會射禮了,即在宴會上組織這樣一些相關的活動。
當然,在宴會上所使用的壺和矢其實都是特製的產品,就整個遊戲來講,賓主依次向壺中投入矢,可以投中的為獲勝者,而不能夠投中的則為失敗者,需要被罰酒。就整個遊戲的流程而言還是比較簡單的。
也正是因為此,投壺這一娛樂活動被各個階層的人所喜愛,從秦漢開始持續久遠,甚至到了清代仍然有很多人參與其中。不過自秦漢之後,這項活動逐漸擺脫古代禮制中的一些約束和束縛,在活動的進行過程中可以說更加的遊戲化了,使用的器具也開始出現一些改進。
從另一個層面來看,因為這項活動比較受到大家的廣泛關注和歡迎,所以其也經常成為一些文人筆下的描寫物件,唐代大詩人都對此有過描寫,比如李白的《梁甫吟》:“我欲攀龍見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帝旁投壺多玉女,三時大笑開電光,倏爍晦暝起風雨。”杜甫的《能畫》:“能畫毛延壽,投壺郭舍人。每蒙天一笑,復似物皆春。”元稹的《春分投簡陽明洞天作》:“投壺憐玉女,噗飯笑麻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