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說客先生dys123

    推門敲門?

    推:輕推?重推?大開推?門縫推?

    推誰家門?自家門?外面們?單位門?商場門?大門小門?鐵門木門?玻璃門冷庫門?裡面是什麼情況?裡面是什麼場所?裡面有沒有人過來?裡面有沒有人睡覺?裡面有沒有養狗……

    敲:怎麼敲?手敲?工具敲?你敲別人敲?使勁敲?輕輕敲?一個指頭敲?兩個指頭敲?還是拳頭敲?聲音大點小點?手會不會疼?裡面是哪裡?敲門敲窗戶?裡面有人嗎?男人女人?和你什麼關係呢?第一句話怎麼說呢?會不會打擾人家呢?要不要敲?別敲到人家腦殼殼?……

    回答完畢!

  • 2 # 俊578

    推敲分開合一。推是按邏輯進行分析,敲是細節、具體。推敲就是具體事物按其規律、發展方向及趨勢進行的一種肯定。

  • 3 # sunjin6278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每一個成語,每一個詞彙的背後,都有一個精美的寓意或美好的典故,讓人回味不已,讚歎不已。只是近代以來,由於封建王朝的閉關鎖國,科技落後,在西方列強尖船利炮的猛烈攻擊下,國勢日下,任人宰割,終淪為東亞病夫。中國的落後,招致不少華夏文人精英對中國文化的不自信,不但學西洋科技,也大學西方文化,竟錯誤地認為漢語漢字是阻礙國家發展強盛的根源,甚至提出要取消漢字,真成了有史以來無以復加的屈辱。五千年來,都是中華文化融合同化夷族文化,成了中華民族的正統文化,不想近代中華精英們竟能主動提出消滅漢文化精髓漢字的言論,可見“落後就要捱打”,把這些人打成什麼樣子了。

    推敲一詞的形成,有一個優美的故事。據說是唐朝大文豪韓愈,在長安做京兆尹(相當於長安市長)時,一天他在回衙途中,儀仗浩蕩,沿路市民迴避,不期卻有一僧人不知迴避,眯著眼在路上半傻痴迷,手舞足蹈,衝撞了京兆尹的車駕,衛士們不由分說,揪著僧人的耳朵,就將他拖到韓愈轎前。韓愈不知就裡,掀開轎簾,看那僧人被衛士揪著耳朵,仍眯著眼,不說話,一隻手在做推、敲之狀。衛士道:“報告大人,此人可能是一傻子或神經病,不知躲避車駕,看應如何處理?”韓愈看那僧人不像痴傻之人,感到事出有異,就讓衛士放了僧人。他也下得轎來,問詢僧人怎麼回事?原來僧人就是唐朝著名詩人賈島,今天他之所以痴迷,是因他偶發靈感,寫了一首詩,其中有“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之句,他不知道究竟是用“推”字好,還是用“敲”字好,因此他在路上用手不斷比劃,精神太集中了,不期就衝了韓愈車駕。韓愈聽了不但沒怪罪賈島,反而停下來共同和賈島一起推敲起來。最終韓愈認為用“敲”比較好,一個光棍僧人,深夜如果去自己的禪房,直接推門尚可,如果是進別的人家,不敲門直接推門而進怎麼行?倘或人家夫妻在家做床上功夫怎麼辦?私秘就不被發現了?更何況推門而進太不禮貌了?二人經過一陣推敲,最終落錘用“敲”字。經此一事,韓愈覺得賈島與自己志趨相投,二人也因此成了好朋友。

    我們知道,“推敲”一詞應指反覆思考,反覆論證之意,它與“研究”、“討論”、“評議”等詞意思比較相近。但“推敲”與“研究”更相近,因為“推敲”、“研究”不但可以幾個人在一起討論,也可以一個人自己進行思考,如這個事讓我再推敲推敲,或這個事讓我再“研究研究”。“討論”、“評議”則只能用於眾人在一起探討、評論了,不能用於一個人,總不能說什麼事情我討論了一下?再者,“推敲”一詞一般用於兩三個人在一起議論,不能用於太多人;而“討論”、“評議”則可用於眾人。這就是中華文化的精妙深之所在。

    做事要多推敲,反覆思考其利弊得失,這是我們最基本的立身處世之道。遇事衝動是魔鬼,有些人,特別是一些青年人,遇事愛衝動,動不動就冒然下手,不考慮後果,最終往往會自食惡果,後悔晚矣!老祖宗們一千多年前就為我們創造了“推敲”一詞,並留下一段美好的佳話,為什麼要這樣?還不就是要我們立身處世時刻要警醒注意,遇事要冷靜,多“推敲”嗎?(師友邀答,不能不答,亂寫以應之吧。望多批評指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數字式儀表常用什麼來表示靈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