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Mnbcxs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出自李寶嘉的《文明小史》第六回:“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無論他們有沒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秀才是沒有什麼大前途的,也掀不起什麼大風大浪。這很明顯就是一個俚語,是在民間早就有所耳聞的。李寶嘉(1867~1906)雖出自晚清知識舊官僚家庭,但在科舉中只有秀才學籍,常年以辦報評論和著作為業,此人即時小說家,在當時也更多的是社會評論家,社會評論的特徵,大家可以很直接的從他的小說中得到感受。擴充套件資料:《文明小史》第六回 選段且說傅知府出票拿人之時,當中有兩個秀才,一個姓孔名道昌,表字君明,一個姓黃名民震,表字強甫。姓孔的是黃舉人的同門,姓黃的就是他族中兄弟。兩人家下薄有田產,卻一向最安本分,除讀書會文之外,其餘事情一概不問。那天鬧事的時候,他兩人原在茶店裡吃茶,後來因見人多,孔道昌卻拉拉黃民震的袖子說:“強哥,這裡恐怕鬧事,我們去罷。”兩個人便自回家,躲在家中,聽候訊息,不敢出頭。次日,曉得府大堂被拆,黃舉人被拿,其餘同學的人為著鬧事,當時被捉的不少。兩人雖與黃舉人均有瓜葛,到了此時,也是愛莫能助,只得任其所之。且亦曉得黃舉人平時為人,屢勸不聽,如今果然鬧出事來,這是他自作自受,旁人莫可如何,相與嘆息而罷。過了幾日,換了新太守,打聽黃舉人一案,已經申詳上去,專候上頭定罪,又因學院來文,中秋節後,就要按臨,他倆都是永順縣裡的飽學秀才,蒙老師一齊保了優行,,自然是窗下用功,一天不肯間斷。是時已經七月,黃強甫便約了孔君明到家商量,再齊幾個朋友,大家會文一次。原是場前習練之意,孔君明還有什麼不願意的?於是為了知單,共請了一十二位,叫人分頭去請。所請的都是熟人,自然一邀就到。當下借的是城隍廟的後園,由孔黃二位備下東道,屆期齊集那裡,盡一日之長,各做兩文一詩,做好之後,再請名宿評定甲乙。是日到者,連孔黃二人,共是一十四位。且說知單發出之後,便為府差所知,因他二位與黃舉人有點瓜葛,就此想去起他的訛頭。孔黃二人自問無愧,遂亦置之腦後。不料府差藉此為名,便說他們結黨會盟,定了某日在城隍廟後花園起事。又把他們的知單,抄了張作個憑證。又指單子上“盍簪會”三個字,硬說他私立會名,回來稟明瞭知府,意欲齊集大隊人馬,前往捕捉。傅知府聽了,信以為真,立刻就叫知會營裡,預備那日前去拿人。其時幕府裡也有個把懂事的人,就勸傅知府說:“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無論他們有沒有這會事,可以不必理他,就是實有其事,且派個人去查一查,看他們到底為何作此舉動,再作道理。”博知府道:“私立會名,結黨聚眾,便是大幹法紀之事,上頭正有文書嚴拿此等匪類,倘若走漏訊息,被他們逃走了,將來這個干係,誰擔得起?”說罷,便命差人暗地查訪,不要被他們逃走了。這裡傅知府私心指望要趁這個當口,立一番莫大功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電熱水器拆了排汙口後裝回去就沒熱水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