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一書對於三國時代的歷史有著非常特殊的價值,正是因為這本書才真正讓三國曆史成為了大多數華人記憶深處最為知名的一環。但是在另一方面,由於對後三國曆史描述的簡略,使得另一些擁有過人才能卻出場較晚的傑出人才失去了人氣土壤。這與後三國整體的戰爭和政治衝突沒有前三國那種激烈的衝突和矛盾性有著根本的關係,但絕不意味著後三國曆史毫無可讀之處。尤其是當我們認真瞭解後三國某些知名人物的事蹟時,會發現其中所蘊含的資訊量非常值得玩味。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西晉名將羊祜。
在充斥著陰謀和血腥的魏晉易代過程中,如果不是真實存在,你很難想象會有一個像羊祜這樣的人能夠生活在這個時期,並且越爬越高。這當然不是說羊祜先天條件不好,某種程度上來說僅從出身這一點來看他已經足夠吊打同時代八成以上的官員。泰山羊氏可以說是中原士族中的中堅力量,連續數代人都擔任了方面大員。其中尤其以“懸魚太守”羊續聞名一時,而羊祜本人正是羊續的嫡親孫子。在九品中正制的官員選拔環境下,這種身份已經可以說從一開始就鎖定了人生的起跑線了。
然而同樣的,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身為高門子弟,政治態度和政治立場決定了能走多遠和能活多久。非常不巧的是後三國時代的魏國就是一個考驗人站隊水平的時代,羊祜的親屬關係恰恰非常尷尬,他的岳父是曹魏親族的中堅力量夏侯霸,而夏侯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作為執政的大將軍曹爽親信而被人所熟知。另一方面他的姐姐羊徽瑜則是太傅司馬懿之子司馬師的妻子,所以同時他又是司馬師的小叔子,好像誰都跟他關係不錯,在站隊方面就很難做出合適的判斷。
面對這種情況羊祜選擇的中立,並且配合著中立低調為人,跟誰都保持一定的距離,絕不會表現的過於親近或者疏遠。這點說著容易,做起來非常困難,中間這個度一定要把握好,否則不但無法做到中立,反而容易招來兩股政治派系的同時打擊。其他人能不能做到暫且不論,但是也很難有人能跟羊祜一樣處理的有條不紊了,由此可見他的政治才能。也因此羊祜無論是在司馬氏家族清理曹爽的高平陵之變亦或是後來曹魏內部的多次政治鬥爭中,均能人身安全,乃至於都不怎麼被懷疑。不得不說此等手段若是在現在炒股,其微操能力怕是要賺的盆滿缽滿。
公元263年,蜀漢為司馬昭所任命的鄧艾所滅,因此戰功司馬氏獲得了取代曹魏的資本,三年後的266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代魏稱帝。羊祜作為一個沒有明顯派系色彩的孤臣為司馬炎所看重,並且任用為方面大員,節制荊州的事宜,此時的羊祜已經有了企圖滅亡孫吳統一中國的想法,但是司馬炎對此並不抱有熱情,於是羊祜退而求其次,打算透過經營荊州來取得司馬炎的信任,從而使其能夠接受自己的請求。
此時荊州地區面臨的最大問題實質上是整體的內政環境上處在非常鬆散和毫無約束的狀態。因為孫吳常年採取守勢,在前執政諸葛恪死後幾乎沒有直接對荊州作戰的方針,因此荊州地區久不近兵事,顯得文恬武嬉,在這種情況下羊祜敏銳的觀察到了荊州所處位置的重要性,並且盡全力去打造它,將其作為未來南下平定孫吳的重要軍事基地。實際上在羊祜的戰略目標中,對孫吳作戰儘量需要規避的就是單線出兵,這在魏文帝曹丕時代的兩次伐吳中表現額淋漓盡致,只有佔據了長江上游的地理環境並且順流而下才可以起到已竟全功的作用。而羊祜也積極地按照自己的理念去打造一個新的荊州。
就在這段時間內,羊祜遇到了自己生命中不能被忽視的另一個男人——陸抗。作為名將陸遜的幼子,陸抗此時正在擔任吳國邊境地帶的最高軍事長官,同樣在荊州與羊祜對峙。在西陵之戰中兩人曾經有過正面交鋒,但最終以羊祜的失敗告終,從這點羊祜發現了自己的戰術能力較之陸抗實際上力有未逮。只能從大的外部力量上做文章徹底壓倒吳國,於是他在荊州除了整軍經武,將原來戰鬥力顯得並不優異的荊州軍隊提升起來外,也對吳國施以善政,積極主導和平和撫慰人心的政策為主。這與吳國國君孫皓的惡政和殘暴統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吳國和晉國本來就相差甚遠的力量對比變得更加嚴重,恰逢陸抗病逝。吳國唯一能夠在軍事上遏制羊祜的人也消失了,在這種天賜良機下,羊祜向司馬炎提出了討伐吳國的請求。
然而此時司馬炎卻沒有同意,關鍵問題在於此時的晉國內部也並不穩定,西北的鮮卑人正在作亂,相比較來說,江南地區的吳國沒有直接威脅到晉國北方統治根基的力量。羊祜伐吳的提案就此被擱置了下來。而此時的羊祜身體也已經每況愈下,到了公元278年,重病纏身的他抱憾離開人世,臨死前推舉了杜預作為伐吳主將。這件事再次證明了他的慧眼識人,兩年後正是在杜預的帶領下,晉國成功討伐了吳國,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縱觀羊祜的一生,無論是其在政治上的嚴謹、公正和寬厚,亦或是為人處世上的正直善良,都足以稱得上一時之選,尤其是他與敵國對手陸抗之間的交往,兩個人惺惺相惜又不彼此因私交而放棄國事,構成了歷史上一段少見的佳話。或許這也正是羊祜作為一個歷史人物的魅力所在吧!
《三國演義》一書對於三國時代的歷史有著非常特殊的價值,正是因為這本書才真正讓三國曆史成為了大多數華人記憶深處最為知名的一環。但是在另一方面,由於對後三國曆史描述的簡略,使得另一些擁有過人才能卻出場較晚的傑出人才失去了人氣土壤。這與後三國整體的戰爭和政治衝突沒有前三國那種激烈的衝突和矛盾性有著根本的關係,但絕不意味著後三國曆史毫無可讀之處。尤其是當我們認真瞭解後三國某些知名人物的事蹟時,會發現其中所蘊含的資訊量非常值得玩味。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西晉名將羊祜。
一、 低調的天才在充斥著陰謀和血腥的魏晉易代過程中,如果不是真實存在,你很難想象會有一個像羊祜這樣的人能夠生活在這個時期,並且越爬越高。這當然不是說羊祜先天條件不好,某種程度上來說僅從出身這一點來看他已經足夠吊打同時代八成以上的官員。泰山羊氏可以說是中原士族中的中堅力量,連續數代人都擔任了方面大員。其中尤其以“懸魚太守”羊續聞名一時,而羊祜本人正是羊續的嫡親孫子。在九品中正制的官員選拔環境下,這種身份已經可以說從一開始就鎖定了人生的起跑線了。
然而同樣的,福兮禍所依,禍兮福所伏,身為高門子弟,政治態度和政治立場決定了能走多遠和能活多久。非常不巧的是後三國時代的魏國就是一個考驗人站隊水平的時代,羊祜的親屬關係恰恰非常尷尬,他的岳父是曹魏親族的中堅力量夏侯霸,而夏侯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作為執政的大將軍曹爽親信而被人所熟知。另一方面他的姐姐羊徽瑜則是太傅司馬懿之子司馬師的妻子,所以同時他又是司馬師的小叔子,好像誰都跟他關係不錯,在站隊方面就很難做出合適的判斷。
面對這種情況羊祜選擇的中立,並且配合著中立低調為人,跟誰都保持一定的距離,絕不會表現的過於親近或者疏遠。這點說著容易,做起來非常困難,中間這個度一定要把握好,否則不但無法做到中立,反而容易招來兩股政治派系的同時打擊。其他人能不能做到暫且不論,但是也很難有人能跟羊祜一樣處理的有條不紊了,由此可見他的政治才能。也因此羊祜無論是在司馬氏家族清理曹爽的高平陵之變亦或是後來曹魏內部的多次政治鬥爭中,均能人身安全,乃至於都不怎麼被懷疑。不得不說此等手段若是在現在炒股,其微操能力怕是要賺的盆滿缽滿。
二、 受詔都荊公元263年,蜀漢為司馬昭所任命的鄧艾所滅,因此戰功司馬氏獲得了取代曹魏的資本,三年後的266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代魏稱帝。羊祜作為一個沒有明顯派系色彩的孤臣為司馬炎所看重,並且任用為方面大員,節制荊州的事宜,此時的羊祜已經有了企圖滅亡孫吳統一中國的想法,但是司馬炎對此並不抱有熱情,於是羊祜退而求其次,打算透過經營荊州來取得司馬炎的信任,從而使其能夠接受自己的請求。
此時荊州地區面臨的最大問題實質上是整體的內政環境上處在非常鬆散和毫無約束的狀態。因為孫吳常年採取守勢,在前執政諸葛恪死後幾乎沒有直接對荊州作戰的方針,因此荊州地區久不近兵事,顯得文恬武嬉,在這種情況下羊祜敏銳的觀察到了荊州所處位置的重要性,並且盡全力去打造它,將其作為未來南下平定孫吳的重要軍事基地。實際上在羊祜的戰略目標中,對孫吳作戰儘量需要規避的就是單線出兵,這在魏文帝曹丕時代的兩次伐吳中表現額淋漓盡致,只有佔據了長江上游的地理環境並且順流而下才可以起到已竟全功的作用。而羊祜也積極地按照自己的理念去打造一個新的荊州。
三、壯志未酬就在這段時間內,羊祜遇到了自己生命中不能被忽視的另一個男人——陸抗。作為名將陸遜的幼子,陸抗此時正在擔任吳國邊境地帶的最高軍事長官,同樣在荊州與羊祜對峙。在西陵之戰中兩人曾經有過正面交鋒,但最終以羊祜的失敗告終,從這點羊祜發現了自己的戰術能力較之陸抗實際上力有未逮。只能從大的外部力量上做文章徹底壓倒吳國,於是他在荊州除了整軍經武,將原來戰鬥力顯得並不優異的荊州軍隊提升起來外,也對吳國施以善政,積極主導和平和撫慰人心的政策為主。這與吳國國君孫皓的惡政和殘暴統治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吳國和晉國本來就相差甚遠的力量對比變得更加嚴重,恰逢陸抗病逝。吳國唯一能夠在軍事上遏制羊祜的人也消失了,在這種天賜良機下,羊祜向司馬炎提出了討伐吳國的請求。
然而此時司馬炎卻沒有同意,關鍵問題在於此時的晉國內部也並不穩定,西北的鮮卑人正在作亂,相比較來說,江南地區的吳國沒有直接威脅到晉國北方統治根基的力量。羊祜伐吳的提案就此被擱置了下來。而此時的羊祜身體也已經每況愈下,到了公元278年,重病纏身的他抱憾離開人世,臨死前推舉了杜預作為伐吳主將。這件事再次證明了他的慧眼識人,兩年後正是在杜預的帶領下,晉國成功討伐了吳國,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縱觀羊祜的一生,無論是其在政治上的嚴謹、公正和寬厚,亦或是為人處世上的正直善良,都足以稱得上一時之選,尤其是他與敵國對手陸抗之間的交往,兩個人惺惺相惜又不彼此因私交而放棄國事,構成了歷史上一段少見的佳話。或許這也正是羊祜作為一個歷史人物的魅力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