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阪超哥
-
2 # 閒看秋風999
先說答案吧!美國資本家已經收買了美國最大的工會組織——勞聯產聯,工會的作用已經大不如前了。
工會,起源於英國,是工人為了自身的利益所組織起來的組織,比如保護貿易的完整性,提高安全標準,獲得更好的工資和福利等等。
在美國,工會在法律上被視為行業工人的代表。從理論上講,美國的工會代表著工人的利益,而不是像政府那樣凌駕於人民之上。
如前所述,工會的活動集中於工會會員的工資、福利和工作條件進行集體談判,以及代表其會員就違反合同規定與管理層發生糾紛。
美國最大的工會組織是1955年成立的美國勞工聯合會-產業工會聯合會(勞聯產聯),不過由於工會頭目被收買以後,已經不是工人的代表了。
以2016年為例,美國參加工會的工人比例為11.4%,而日本為18.3%,加拿大為27.5%,芬蘭為70%。私營部門的工會會員人數已降至自7%以下。
美國目前最著名的工會是公共部門僱員,如教師、警察和其他非管理或非執行聯邦、州、縣和市政僱員工會,其成員大多是年齡較大的男性僱員。
美國強大的工會曾經幫助減少了不平等,而較弱的工會則讓執行長更容易增加這種不平等。
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華人收入和財富不平等的顯著加劇與工會減少有關,特別是前面說過的美國工會領導人被資方收買後,工會的作用就可有可無了。
-
3 # 華為影業Fans
說道美國工會,首先我們要先知道美國工會的構成
美國社會有很多人身份不明確,讓大量原本應具有工人身份的人無法參與工會。據詹姆斯·諾利斯介紹,在美國,有權利加入工會的只能是有正式合同的工人,而沒有正式合同的工人佔到就業工人人數的90%。在美國資本主義制度下,絕大多數工人都願意忍受資本家的剝削,因為在全球體系中,對比國外的工人,美國工人的待遇和生活條件優於他們很多。儘管美國社會兩極分化十分嚴重,已經形成了1%和99%的對抗,但是,美國依靠其全球剝削體系維護美國社會的運轉,美國工人階級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工人階級相比較十分富裕。此外,美國政府通常不把長期失業狀態的人口納入統計資訊,他們原本應該是工人階級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些人在資本主義制度下甚至失去了最基本的勞動權利,他們無法參加工會等社會組織,其基本利益也無法獲得有效的保障。這也極大地削弱了工會的力量。
現在我們知道了美國工會的構成,那麼我們再來了解一下美國工會的強大之處
美國工會的強大你知道嗎?
美國工會是美國整個社會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無可厚非的社會地位,並且許可權也是相當大的。根據各地方的議會的大小,各工會的許可權也各有不同,美國工會由於長期把控工會成員,具有整合所有成員的能力,因此工會具有投票權,組織遊行集會的能力,這是美國曆任政治家都不能忽視的力量。
如果真要說美國的工會許可權有多大,我認為這是個籠統的概念,他的權力大小取決於工會成員對這個社會政府和他們自身現狀的滿意程度,如果他們不滿意,他們就有權力拒絕投票,甚至遊行示威,提交罷免申請等等
回覆列表
作者米叔,資深媒體人,旅美學者,在美日歐生活多年,自媒體“這才是美國”“這才是日本”“這才是歐美”的創辦者
正好這兩天我身邊有親身的體驗,可以回答下。
首先,工會許可權的大小,取決於當地議會(通常是州議會)透過的關於工會的法律。而這也是民主黨共和黨所鬥爭的焦點之一。傳統上,民主黨代表工會,而共和黨代表資本家。
在美國,工會最大的職能是代表工人和資本家(或者非營利機構如學校的管理方)協商薪水、福利、工作環境、考核以及其它有關的事項。如果談判陷入僵局,那麼工人會集體罷工,工廠停產,雙方只能進一步進行協商。
如果所在的州由民主黨控制,那麼工會的生存環境會比較好,就敢於和資方討價還價。但是,如果所在州由共和黨控制,那麼共和黨往往會出臺法律,限制工會能討價還價的範圍。
舉個例子。2016年前,愛荷華州的工會法由民主黨制定,相對寬鬆。例如,許多工會代表的職員每年薪水漲幅在2-3%左右,並且工會可以要求資方提供覆蓋面更廣的醫療保險。
但是2016年後,共和黨全面控制了州議會和州長的位置,因此立即出臺了新的工會法。根據新的法律,工會能夠協商的範圍,僅僅在於基礎薪水,且每年的漲幅不得超過CPI(1%左右)。而其它方面,如福利和考核,工會失去了資方討價還價的權利,資方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制定政策。
客觀說,工會權利過小,不利於保護工人,對社會公平造成傷害。但反過來,工會權利太大,會導致“濫發福利”,也不利於可持續發展。
因此,工會許可權的大小一直是美國兩黨鬥爭的焦點之一,好像每一方都有自己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