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ourmm38195
-
2 # 使用者1605103610676
楊格-赫爾姆霍茲理論三原色理論 人的眼睛具有三種類型的顏色感受器, 能對紅、 綠、 藍三種色光產生基本感覺, 其他顏色都是這三種顏色加減混合得到的, 三種色光混合在一起獲得白光 。 兩個相似刺激之間被覺察到的最小差別。
楊格-赫爾姆霍茲理論三原色理論 人的眼睛具有三種類型的顏色感受器, 能對紅、 綠、 藍三種色光產生基本感覺, 其他顏色都是這三種顏色加減混合得到的, 三種色光混合在一起獲得白光 。 兩個相似刺激之間被覺察到的最小差別。
赫爾姆霍茲(Helmholtz,1821—1894),德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和生理學家。1821年8月31日出生於德國的波茨坦,父親是位教師、校長,曾研究過古典文獻和哲學。赫爾姆霍茲對自然科學很感興趣,但他的父親希望他學醫。他就讀於皇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學院,他在1847年物理論文《節約能源》中試圖證明,沒有能源,就迷失肌肉運動,言下之意就是沒有力量。起初在克尼希堡任生理學教授,1871年在柏林成為物理學教授,對電磁學產生極大興趣。 1851年他發明了第一隻檢眼鏡,使檢查眼睛內部結構成為可能。這項發明是一座里程碑,開啟了內窺鏡的先河。他還發明過一種眼壓計。 赫爾姆霍茲在生理學的主要貢獻有: 1. 神經傳導速率的測量。當時人們認為,神經傳導的速度與光速差不多,所以無法測量,他於1850年第一次用蛙神經測量,得出蛙神經傳導速率為50米/秒。他以同樣方法測得人的神經速率為50—100米/秒。他的測量雖然不太精確,但卻開創了先例。 2. 色覺論。他對人的顏色視覺進行了深入研究。他認為自然界中存在著三種原色—紅、黃、藍,與此相對應,人的視網膜上有三種神經末梢器官分別具有感紅、感黃、感藍的色素。當這些感光色素受到剌激時,它們分解而導致各自的神經細胞產生不同的神經衝動傳向大腦,大腦中這些神經衝動按不同比例的混合就會產生不同的顏色感覺。 3. 聽覺論。1863年,他提出了聽覺共鳴說。他認為聽覺是由聲音的不同頻率與耳蝸內基底膜上相應的神經發生共鳴而產生的。聽覺共鳴說可以部分地解釋聽覺現象,但他有一定的缺陷。匈牙利生理學家喬治•馮•貝克西於20世紀40年代提出了聽覺的行波理論,從而獲得1961年諾貝爾生理和醫學獎。 他的主要著作有:《生理光學綱要》 他於1874年9月8日在柏林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