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影片好笑

    “宋明儒學”是宋元明時期儒家各派學說的總稱,以地域劃分有濂學、洛學、關學、閩學、浙學、贛(江右)學、蜀學、婺學、永嘉學等名稱,以學術宗旨劃分有程朱理學、陸王心學、張載氣學、荊公新學、邵雍數學、浙東事功學等等。“宋明道學”與“宋明理學”的名稱可以互換,即指宋明時期占主導地位並且有別於先秦子學、漢唐經學的特殊形態的儒學。“道學”之名,最早見於《隋書.經籍志》,本意是指道家之學,而非儒學。但自宋儒開始,用“道學”一詞指稱儒學。最早用“道學”一詞指稱儒學的是北宋大儒張載、王開祖,稍晚的程頤則自稱“予兄弟倡明道學”,編成於元代的《宋史》又在《儒林傳》外另立《道學傳》。於是,後儒多將北宋以後的主流派“儒學”稱為“道學”。近儒馮友蘭又在《中國哲學史》(下冊,1934年初版)中設立專章論述“道學”,把宋、元、明、清時的理學與心學概稱為“道學”,於是“道學”一詞成了儒學的專有名詞。這種以“道學”概念代替“理學”、“心學”或“儒學”的做法造成了很多困惑,它使人們既混淆了儒學內部的區分,又混淆了儒家與道家、道教的區別。對此,前人早就提出了質疑與批評。明清之際大儒黃宗羲就認為《宋史》在“儒林”之外另 立“道學”一門是“元人之陋”,主張編纂《明史》者省去“道學”一門,也不必另立“理學傳”,而應“一切總歸儒林”。但思想史上往往有“習非成是”現象,近世儒家大多以“道學”之名指稱“宋明理學”,並將周敦頤、張載、邵雍、二程、朱熹視為道學正宗。“理學”一名始稱於南宋,朱熹曾說“理學最難”,陸九淵也說“惟本朝理學,遠過漢唐”。但理學的實際創始人是北宋二程兄弟(程顥、程頤),至南宋朱熹而集大成。其基本主張是“性即理”、“窮理盡性”、“即物窮理”、“格物窮理”、“存天理’滅人慾”等等。與朱嘉同時代的陸九淵提出“心即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的命題,強調“求放心”、“發明本心”’明代王陽明進一步發展了陸象山的學說,強調“心外無物”、“心外無理”,斷言“萬化根源總在心”,並提出“致良知”學說,從而豎起了與程朱理學相抗衡的陸王心學旗幟。明清之際的王夫之、黃宗羲、顧炎武、顏元等,對程朱、陸王持批判態度,而實現了從心性之學向力行實學的轉型。至清中葉的戴震著《孟子字義疏證》,強調“理存於欲”,批評“後儒以理殺人”,又將理學批判發展到政治批判。自南宋理宗(1224-1264年在位)至清末(1911年清亡)六百餘年中,程朱理學一直被當作官方正宗的意識形態,但陸王心學在明代中後期與清末民初時期,對學者的影響甚至超過程朱理學而成為主導性思潮~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平板電腦怎麼連線WiF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