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海門老馮

    關於人腦與電腦的記憶機制,它們既有其相似之處,卻又有具體運作機制上的明顯差異。

    相似之處在於,它們都是利用電子脈衝頻率波來作為存取資訊的載體。比如人腦。當視野中一輛汽車在被光反射進視器瞳孔後,經過控制視器神經調整晶狀體曲率,以最清晰的聚焦程度投射到視網膜上。此時,視網膜上連成一片的,千千萬萬個縱向排列組合在一起的視錐和視杆細胞,它們因受到汽車的反光刺激而紛紛做出各自的興奮度反應。汽車各部位反光強的區域,導致視網膜對應感受區域的視錐細胞興奮度就高。反之則低。從而形成了錯落有致的與汽車反光成“照片”相一致的視網膜神經錐細胞整體性興奮狀態。這個興奮狀態,也是構成一個整體性電子脈衝頻率波的狀態。然後再上傳到額葉聯絡區,引起皮層神經元細胞的記憶儲存。

    電腦的頻率波,是電腦內的電子脈衝發生器所發出來的斷斷續續的一個個帶有一定間歇性時間差的電子脈衝。當汽車表面被光反射進攝像機後,攝像機就自動轉換成一組掃描式頻率波。再上傳到儲存器。

    我們可以看到,在上述兩種資訊獲取機制中,同樣是獲取一張汽車外部圖片資訊。大腦是一次性千萬個感受器細胞及其與之相匹配的千萬根神經集合成一個整體性同步電子脈衝。而電腦卻是透過一條電流回路上,所施加上帶有間歇性時間差的電子脈衝,來構成電子頻率波。它們的相似之處在於都把外部資訊轉換成了電子脈衝頻率波。

    大腦與電腦的記憶機制之區別

    1.大腦記憶機制

    大腦記憶區域主要存在於額葉運動皮質區。並且是藉助一個個群體性電子脈衝頻率波來實現儲存和再現。大腦還要把來自於視、聽、嗅、味、體上傳的資訊頻率波,再通通轉換成一個個視覺化圖片頻率波以後,才能透過視覺聚焦(內視)對其進行存取和分揀利用。

    大腦記憶資訊得以保持,是額葉對應皮層區上的群體性(一片)錐細胞和星形神經元細胞它們共同構成的集體衝動度變化幅度狀態。這個狀態就是,星形細胞之間的協同衝動程度,以及每個星形細胞體本身所發生的肌肉囊包收縮幅度改變所留下的“烙印”。記憶,在這裡非常注重星形細胞之間的協同性及其變化狀態。因為形成一個整體性記憶,不是那一個星形神經元細胞的事,它需要成千上萬個神經元細胞集體行動才能完成對一個資訊圖片的“燒錄”。

    大腦僅僅依靠神經元之間的協同興奮,還不能構建出一個個長期記憶資訊單元。前面講到的,關於所有感受得到的刺激資訊都要轉換成視覺圖片,它們之間的轉換,說的是透過除視覺以外的其他感受器(聽嗅味體)所獲得的資訊,只有分別與視覺神經元在額葉聯絡區互相分別歸類重疊連線,才能被轉換出視覺圖片。這個重疊連線是大腦建立新記憶資訊的一個關鍵。當然其基礎仍然是群體性星形神經元細胞體的衝動幅度狀態保持。

    星形神經元細胞的興奮度會透過加強和鞏固衝動發生時的自身肌肉囊包體的結構、形狀和遞質釋放量來建立起對一個衝動度狀態的持續保持。所以,當我們對同一個記憶資訊圖片記憶時,只要你透過多次接受同一個資訊刺激或回憶同一個資訊,就會不斷得到對該資訊的鞏固,從而延長了記憶時效,原因就在於此。

    2.電腦儲存機制

    電腦是二進位制的間歇性電子脈衝頻率波給儲存器中的電晶體接通與斷開電路所留下的記憶(開關)狀態。並以連續掃描排列組合方式實現儲存的。電腦儲存方式可以實現多樣化。比如磁碟、磁帶、穿孔紙帶等等。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不論是大腦,還是電腦。它們實現記憶的共同點,都是透過電子脈衝頻率波,給一個個記憶儲存單元的衝動作用所落下的物理狀態(細胞體狀態)和通徑疊加(資訊在同一片皮層中重複儲存)連線排布方式。其實,人腦的輔助性記憶還有很多,比如丘腦、海馬、各神經節等也具有一定的習慣性衝動狀態記憶。當然,這是次要的,它們沒有形成長期記憶功能。能夠形成長期記憶的只有在群體性神經元細胞的共同協同興奮活動時所留下的整體性衝動幅度變化狀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韋世豪俱樂部看著踢的不錯,為什麼國家隊踢不上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