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萬水千山m67

    在秧苗移栽前,先把稻田灌水保持1~2cm,然後施足基肥,進行耙爛拖平準備工作。

    淺:1~2cm水準以利於秧苗蒔插時,增強禾苗不倒和活兜快;

    溼:整田秧苗活兜,走根、返青一段時間後,要注意立刻松水,水準為0.1~0.5cm為宜。因為這個時期,禾苗全部進入了分櫱階段,有利促進和充分發揮有效分櫱。

    曬:有效分櫱完畢後,馬上排除積水,控制無效分櫱。曬田還有一個好處,可以使土壤松化,增加溶氧量,促進禾苗泥土表層新根形成,以便吸收土壤表肥。注意曬田準則以泥開軟縫為止。

    淺:禾苗孕穗時,停止曬田,馬上灌溉水,以保禾苗含苞、抽穗、灌漿需準水供應,不然含苞難抽,即出穗秕多。

    溼:等全部抽穗齊彎腦的時候,排除田裡所有積水,透過光合作用有利稻穗壯籽,和稻穀成色走好。

  • 2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水稻的淺溼幹灌溉技術是這幾年在大面積推廣的一項稻田水分管理的新技術,應用這一項新技術對於節省稻田用水、輔助防病、抗倒伏以及提高米質等方面有著一定的作用。同時,應用這項新技術也能達到節本增效的目的,也有利於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稻田的淺溼幹灌溉技術,簡單的理解就是灌淺水、自然落幹、適當曬田的水分管理方式,看著挺簡單隻有3個步驟。但是也需要在適宜的時期、適宜的曬田程度和曬田時間,才能達到上述的幾種目的。

    水稻的生長離不開水,但是並不是全期都需要地表有一層明水。也可以說,大部分的時間段裡田面上的明水都是無效的、浪費的狀態。主要的原因就在於水稻的營養生長期對水分的需求比較低,只需要達到田面溼潤、腳踩能出水就完全可以滿足水稻營養生長對水分的需求。只不過,在水稻營養生長的前期,也就是移栽初期、返青、分櫱期由於藥劑封閉除草、追施返青肥和分櫱肥的需求,不可避免的會在田面保持一定的水層,一般都在5-10公分左右。所以,在這個階段進行淺溼乾的水分管理不現實。

    但是在水稻幼穗分化、花粉母細胞形成、拔節、抽穗、揚花期這幾個階段,由於生殖生長的需求,是對水分需求最為強烈的階段。所以,在這個階段田面必須保持溼潤或者是保留3釐米左右的淺水層,以避免田面乾旱對水稻生殖生長的不利影響。因此,在生殖生長期的這幾個階段,也是不能缺水的。

    所以,相以淺溼乾的技術來管理水分,只能是在稻田移栽封閉結束之後直至水稻孕穗之前的這個階段。既藥劑封閉結束之後,排乾田面的水層,待田面出現1-2釐米左右的裂縫時在補充田面的水分,保留田面水層大概3釐米左右。待其自然落幹,再次出現1-2釐米的裂縫時,再次補充大概3釐米左右的水層。一般來說,在藥劑封閉結束之後直至水稻孕穗之前,採取淺溼乾的灌溉方式可以曬田2-3次左右。這對於改善水稻根系的生長是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心經飾品能佩戴嗎?